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获奖理由世间大美,总是与真爱相伴。她是中国最著名的舞者,既征服了普罗大众,也赢得了业界的口碑。她与她的孔雀舞已经相伴四十年。如今她甚至被认为是孔雀的化身,一举一动都幻化出孔雀的灵动与光芒。2012年,她携舞剧《孔雀》登上全国巡演舞台,被外界认为是她的收官之作。但我们、读者和杨丽萍相信,这只是新的开始。舞蹈已然是她生活和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竹影 《新闻天地》2008,(4):19-21
杨丽萍,犹如一个空灵飘逸的仙子。从《孔雀公主》到《雀之灵》,从《两棵树》到《雨丝》,从《云南印象》到《藏谜》,她不停地给我们惊喜,并以她十足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视角,超然的慧眼,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向我们阐述着律动在生命深处的秘密。日前,随着《藏谜》在全国的巡演,使她成为马不停蹄的“忙者”,奔波在各个城市间,这个编导出让观众看了会流泪的舞蹈的女人,在舞台之下,又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3.
作为舞者,杨丽萍即将告别舞台上的孔雀角色,但她几乎无从告别,因为她与孔雀的形象已经合二为一。最后的演出,她选择了更为复杂的命题——生命和时间大幕徐徐拉开,露出几个悬挂于舞台中央的鸟笼。鸟鸣声声,山涧清幽,座无虚席的剧场静了下来。突然间,汽车轰鸣声、电话铃声四起,来自现代文明的噪音一齐喧嚣起来,粗暴地打破了这片宁静……这是舞剧《孔雀》的开场,杨丽萍就在这样一片嘈杂中登场,如同一只迷失在  相似文献   

4.
移居旧金山,骄傲孔雀成了“辛劳母鸡” 黑黑的头发整齐的盘在脑后,一副金边眼镜,合体的白色套裙勾勒出笔挺的身材……初见方李邦琴女士,你难以将“古稀”这个词和她联系到一起,虽已年近八旬,她身上却散发着自信优雅的不凡气质,谈吐清晰而幽默:“回首我的人生,就是一只孔雀变成老母鸡,最后又变成老鹰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邓丽君这个名字早已为世界上爱好歌声的人们所熟知,人们称她"是一个永远的传奇,她是天才,前无古人,后来者很难逾越",对于一个艺术家尤其对于一个流行歌手而言,能获如此赞誉者,除邓丽君外绝无他人敢当。本文以对邓丽君和其艺术风格的怀念为主线,对邓丽君的艺术现象做以浅析,并从中找出一个歌唱艺术家应该走的路。  相似文献   

6.
漫步在域外童书之林 童话世界是美妙的,当人们进入成年,步入老年,再回顾少年时,那个时代经历的一切都是梦一般的,而那个时代读到的童话则成为人生永恒的梦!少年人生活在一个同成年人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青翠的竹竿变成了奔驰的骏马,矮凳变成了在湖水中荡漾的小船,露珠变成了珍珠,蘑菇变成了雨伞。在这个时代,每经历一件事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要竖上一块生命的里程碑。在成人的眼里可有可无的游戏,在孩子们眼里却有着无比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钟新红 《新闻窗》2008,(4):32-33
人们应当还记得这么一件事:甘肃兰州女子杨丽娟,因为苦追偶像刘德华无果,最终致使其父杨勤冀跳海自杀。此事一度成为许多媒体关注的热点。据报道,杨丽娟13年来奉刘德华为偶像,曾发誓“不见到刘德华决不嫁人”,其父母为了支持她,不惜一切代价,导致倾家荡产,最后,其父亲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事件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13日,随着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一声宣告,北京如愿以偿,成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近百年以来中国人希望举办奥运的梦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特别是进入新的奥运周期后,北京更是成为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奥运有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2005年11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隆重推出,无疑具有非同一般的轰动效应.其英文名称"Friendlies"在公众中间,特别是在网民中间引起的争论,甚至超越国界,成为广为关注的新闻事件.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人们的争论一直未见停歇.2006年10月,北京奥组委低调宣布:福娃的英文名称由"Friendlies"更名为"Fuwa",此事告一段落.北京奥运会既是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欢聚一堂、超越梦想的地方,又是中国向"地球村"的其他"村民"展示华夏文明、消除隔膜和误解、融入世界文明的契机和舞台.因此,对"福娃"变更英文名字这一旧闻从传播学视角进行新的解读,对于如何有效促进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和传播,如何增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13,(2):F0004-F0004
作为以纸媒为主体,创刊1955年的铜陵日报社,在近4年多的时间,她以创新求变为己任,以对责任的担当,追随着铜陵的发展,一路潺潺、蓄势、奔突.诉说、传递着这个时代火一般的激情。她秉承了青铜故里先人厚重、稳健的品格,更在多年的办报实践中培育了敢于尝试、大胆探索、勇立潮头的当代气质,在新闻采编实践和各项改革中得到了强烈体现。在1992年《醒来铜陵》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2012年铜陵日报的领航者党组书记、总编辑刘字飞荣获了长江韬奋奖,成为迄今为止安徽省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亚运报道中,《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人民日报1990年8月3日一版)显得别具一格。首先表现在立意上。“作文须先立意”。文之立意犹如人之气质。立意高洁则文章俊秀。亚运报道迄今为止已不可计数。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象亚运工程建设这种同类题材的报道,由于报道周期长,报道对象单一,要想出“新”,只有在立意上下功夫。《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下称《月亮》)正是在这方面成为同类题材报道中的佼佼者。《月亮》是一篇亚运工程建设的总体报道,作者用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一个早已被科学家澄清的“误传”至今却被人们津津乐道,得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立意: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这个立意颇具气势。更重要的是它击中了时弊,在读者中产生了共振。这些年,见惯了冲击中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人语     
历史,被“1999”这一组阿拉伯数字,陡然激活。 以50年前那场改朝换代的革命为背景,以世纪之交的太平盛世为舞台,仿佛一夜之间,许多深藏的记忆又被赋予了生命,从遥远的岁月彼端,活灵活现地走到我们面前。 有一件东西,在经历了周期性的寂寥和冷清之后,再一次使社会领略到了她的可贵乃至可爱。那就是——档案。 至少在上海,档案正无可争议地成为传播媒介们竞相眷顾的热点。随着5月27日,这个上海解放纪念日的临近,档案的社会需求度,也在一天一天的临近沸点。几乎所有的传播媒介都想到了档案,几乎所有的传播媒介都在利用档案;档案正在不断地化为影像,化为声音,化为文字,频繁地出观在人们的面  相似文献   

12.
车晶  富玉 《兰台内外》2008,(6):20-20
一、电子文件的立卷不再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纸质文件的档案管理中,文件经过立卷这个环节,由单份文件组合成一个案卷。这是档案形成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也是为了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今后查考与利用的一种需要。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保存、获取信息已经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归档、立卷除了非原件不可外,一般不再强调它的形式,因而文件与档案在形式上的区别已经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13.
传媒绿水青山是什么?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概念,2013年再次强调了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这个概念就被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的传媒绿水青山概念也就是2013年以后在阐述传媒生态、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生命体时借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共区分为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长"和生命的"消存"三个阶段。生命的"产生"是生命个体的形成并以其物质体的形态成为地球上生命群体中的一员;生命的"存长"是指生命个体的存在和成长;生命的"消存"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的要求,生命个体消亡后的存在模式。人类生命体系不仅具有一般生物体的生命特征,而且在其生命体系中所体现的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尤为突出。所谓"生命"群可区分为有机生命群和无机生命群两大类就是根据人类生命体系特征得出的结论。人工智能机是人将其"智能"外化在"机器"上以后"机器"才能够成为智能机,其智能不是机器的本能,而是由人外化给机器的。人工智能机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机器本身是没有智慧的。机器人永远是机器,它永远都不会成为人;机器人代替人从事某种工作是人"教给"机器人去做的,绝对不会相反。传媒生命是人类本体生命体的外化,它属于人类无机生命体。这种人类无机生命体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人类智慧通过人类本体生命体逐渐外化到传播工具上,这时,一方面是人类无机生命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体现人类无机生命体功能力的人工智慧传播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传播重要工具。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传媒生态决定传播媒介的生命,决定传播媒介的机构,决定传播媒介的未来。因此,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传媒生态战略实施融合,进而改革或改变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质的传媒生态管理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的封闭型转向生态性的开放型,必须从传媒技术性生态位转向传媒市场性生态位;必须从单体性的"独轮"生态运营模式转向开放性的"多轮"生态运营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传媒思维转向生态性传媒思维。在信息社会,特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而且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那么,怎样理解人们之间的这种交往呢?回答是:传媒绿水青山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王艾 《出版广角》2012,(7):35-37
什么是DRM数字版权管理 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管理是进入数字传媒时代以来,人们最常提到的概念之一.这一术语最初由日本工程师Ryoichi Mori在1983年提出,当时被用于描述计算机软件流通保护技术.随着数字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DRM的概念也来越多地被内容出版商——出版人、音乐制作人等所了解,最终成为一项通过对内容进行有限的地发布、流通而保证盈利最大化的一种技术手段.具体到数字出版的e-book应用当中,DRM技术功能则主要是用来限制用户对内容进行复制、印刷和分享,从而保证版权持有人和发行商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DRM早已超越了技术本身.因此,今天,我们在谈及DRM的时候通常是从法律、技术和商业这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解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勒维特之星     
大约一个世纪之前,在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的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一个几乎已经被世人遗忘了的,才气横溢的女人,找到了开启无穷宇宙的钥匙。她叫海瑞特·斯万·勒维特,在那段女人远被排斥在科学领域之外的时期里,她不过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计算机"——也就是计算天文照片上恒星的位置和亮度的人工计算工具。尽管疾病和听力的逐步丧失一直困扰着她,但她依旧致力于研究那些天文照片中几乎难以辨认的斑点。在不懈的工作中,她发现了一个或许将改变宇宙学领域的新规律。这个发现立即就被用于解决一个天文学界众说纷纭的问题:宇宙究竟有多大?天文家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银河系即是宇宙的全部,然而,传奇的天文学家哈勃用勒维特的定理证明,银河星系之外仍有其他星系,而且宇宙是无限广阔的,当然这是我们现在已知的事实了。乔治·约翰逊凭借着优美的文字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成为当今著名科普作家之一。他在本书令人伤感地表现了勒维特的伟大发现和她默默无闻的一生。这本书精彩地讲解了如何度量宇宙,也讲述了一个动人的被遗忘了的天才的故事。本文摘自该书的译后记。  相似文献   

16.
汉娜·阿伦特,此时此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之所以对阿伦特的思想重新进行阐释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是因为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经济带来日益恶化的相对贫困、宗教信仰和民族之间不断发生的冲突等现实政治新课题,刺激了人们重新研究、评价阿伦特的政治学说的欲望。此外,阿伦特热方兴未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学说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虽然阿伦特思考方法的内省,增加了她的思想复杂性、理解的难度和容易引起研究者产生不同的、对立的阐释,但是她的政治哲学思想与现实政治事件有着难以分割、非常密切的关系。2006年10月世界各国都开展了纪念阿伦特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尽管各国研究者关心侧重有所不同,可是所有这些活动都不脱离一个共同的主题——阿伦特的学说对当下世界的意义。就如她在《精神生活》中所说:“因为当我们思维时,从过去转向可以期望的将来,就会站在‘旁观者’或裁判员的位置上评判发生在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无穷尽的人类事务,虽然不能为人类事务之谜提供最终答案,但是随时准备用不断更新的答案来回答可能产生的问题。”2006年12月在纽约举办的一次阿伦特思想研讨会取名:“汉娜·阿伦特,此时此刻”,我想与阿伦特下面一段论述不无关系,即“在我看来,名著之所以不可恩议地被保存下来,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保持相对的不变,很可能因为其作者思想是在一个无限的过去和一个无限的未来之间踏出的无时间的小径之中形成的……得以创作出超越自己有限性的、无时间的作品。”如此看来,我们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从各个现实问题的视角解读阿伦特的著作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报告文学留存在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似乎是在1980年代,一大批足以驻足于文学史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如横空出世一般震撼着文坛,也感动了难以计数的读者。不去将那些作品一一列出,只提几位作家的名字就足以让我们为那个时代的报告文学而骄傲:徐迟、鲁光、理由、钱钢、黄宗英、柯岩、陈祖芬、刘心武、刘亚洲,等等。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不但与诗歌和小说并驾齐驱,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走在了其他文体的前边,它的现实性、思想性与文学性,以及活泼多变的表现手法,激荡着读者的情感与心灵,一时洛阳纸贵者不在少数。90年代后,在文学边缘化,继而欲望化、粗鄙化的影响下,报告文学的身影渐行渐远,以至于终于被人们所忘记。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繁荣并没有带动报告文学的回归,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资讯泛滥、媒体发达的时代,以新闻性与快捷性为特质的报告文学在面对网络、电视、报纸及手机的时候,其尴尬情境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8.
赵楠 《今传媒》2024,(2):153-156
“世外桃源”这个美好的文学意象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探索构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前承先秦的“大同社会”,后启唐宋的“大辟天下寒士”,三种社会模式都反映了纷乱时代背景下人民对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与“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这两种社会理想有着本质的差别:一是构建三种社会理想的哲学思想不同,“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都是儒家思想的产物,而“世外桃源”是道家思想的产物;二是存在着“公”与“私”的不同,“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都以“公天下”为目标,积极入世,而“世外桃源”离群避世,将目光聚集于百姓,为研究纷乱时代下个体为求生存而挣扎的悲剧命运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结合陶渊明的家庭出身、人生变故、宦海浮沉等历程,分析了隐喻在“桃花源”背后美好人生理想走向幻灭的命运悲剧,旨在运用对比冲突的手法探究悲剧形成背后的社会历史成因,凸显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