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对于K-pop偶像来说,具有出色的唱跳能力只是维系与粉丝之间关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们必须做好"偶像该做好的事",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偶像的情感劳动搭建起与粉丝的情感连接,粉丝们基于对偶像的情感,付出自己的情感、劳动和财富,而这种粉丝们认为的情感支持构成了偶像产业的重要利益来源。即偶像的情感劳动被资本征用,成为资本获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国内关于受众与电视作品产制的关系、受众与电视文化的互动性等问题的研究是较薄弱的。本文引入传播学者Annette Hill①受众媒介经验研究的若干核心观点,着重介绍了情感投入(Emotional engagement)这一概念并辨析了与之相关的情动、情感以及情感劳动等概念。基于相关论点,本研究提出:具有社会共识的视觉文本,其实质在于通过包括演员在内的创作者真诚的情感劳动,满足受众视觉形象需求的同时,调动受众的情感、智慧、生活、经历等参与到文本的叙事体验中。UGC其核心是受众以情感劳动在参与文本的解构与意义再建构,但其间涉及的合法性问题仍模糊待解。"嵌入性时间"不仅是流行文化中视觉形象建构并消费的结果,也解释了用户画像时代网众经由时间投入所带来的视觉沉浸。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1,(7):25-32
本文以新闻学研究的"情感转向"为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学者们已经在情感介入新闻生产、新闻文本和受众参与等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闻生产层面,情感始终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发挥作用,它作为核心要素形塑着新闻叙事与呈现的策略;但是,冷峻独立的客观性理念始终要求新闻记者隐匿新闻生产中的情感劳动。在新闻文本层面,即使传统的严肃新闻也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在受众参与层面,倘若新闻内容与受众自身密切相关,受众会更易被唤醒情感并采取行动。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可供性显著地提升了情感的重要性。立足于此,普通民众日益提升的参与机会有助于我们反思新闻受众和新闻生产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进一步推动着多种情感表达形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微博是一种在线交流形式,以其简短、方便和及时性在中国成为2011年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新浪微博为平台,通过抽取2011年7月23日"动车事故"发生后公众发表的微博并进行情感分析.提取了六维情感类(期待,高兴,喜爱,惊讶,焦虑,悲伤,生气和憎恨),构建了用于情感分析的模糊情感本体,建立了微博文本的影响力和情感计算方法,对"动车事故"后的公众情感随事态发展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文情感常识知识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中文情感常识知识库,包括规则库和实例库两部分.目前的文本情感分析,主要以句子为计算单位,仅仅得出一个句子的情感,忽视了对于情感的持有者的分析,而且认为上下文句子的情感存在接续关系.本文尝试以情感的持有者作为文本情感计算的单位,认为一个情感持有者的情感存在接续关系,这一部分在规则库里进行描述.在情感计算的对象方面,当前主要以"人"为计算对象,而本文构建的实例库还包括一些非情感词汇,动物和特殊身份人物的情感常识知识,从而扩大了情感计算对象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以2023年10月《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暖新闻短视频为例,通过对媒体报道中的文本和用户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和文本分析,探究其情感传播效果可发现:正能量短视频的总体传播力较好,有助于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但存在个体及群体的情感错位等问题。通过剖析媒体正面引导下用户负面情感产生的原因,探讨个体情感在网络空间中扩散、增值而形成的群体情感现象,提出通过点赞与回复为情感加权、以个体情感叙事激活社会记忆、由理性的观点形成非理性的趋同等情感引导优化策略,以期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在反映婚恋问题上较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婚恋剧的分析,指出当代婚恋剧文本是现代人"情感困惑与危机"的表现场域,其以"陌生化"的表现手法营造的婚恋镜像引发受众阅读文本的"快感",并提出婚恋剧在反应与建构人们的生存困境,表达深层次的心理需求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价值导向的重任,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以成为现代人情感慰藉的良药。  相似文献   

8.
通过Python网络爬虫获取IMDB网站美剧《权力的游戏》影评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对数据进行文本规范化、TF-IDF特征提取。采用有监督机器学习技术对模型进行训练、测试、评估,并用经过训练的模型分析规范化处理的影评文本,得到该剧影评的正负情感,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与分析。运用隐含语义索引技术对标记过情感极性的影评文本进行主题建模,分别提取评论主题。展开爬虫分析影评对涉军舆情监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本情感挖掘的企业技术竞争情报采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情感知识的技术竞争情报价值和文本信息资源的情感特性及情感化方式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技术竞争情报获取目标与环境,结合文本情感挖掘流程构建由数据层、处理层、应用层组成的采集模型,可用于从以网络技术评论为典型代表的主观性文本信息资源中识别出情感知识作为对传统的主题式情报采集的有益补充,实现情感类技术竞争情报的智能获取。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12):56-68
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与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议题,与之有关的研究呈现迅速增长之势,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存在着一定程度上混用和误用的情况。本文在各自梳理两个概念的学术脉络基础上,尝试对若干相似概念进行辨析与澄清。研究认为,从情绪与情感的差异来看,情绪强调主体对事物反应的外在表现,情感强调主体内生的感受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从劳动过程来看,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在商品属性、剩余价值剥削过程以及所依附的物质媒介存在差异;从劳动控制来看,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分别代表着"规训社会"与"控制社会"。不过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可能是劳动控制程度与方式转型所导致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同面向。未来情感劳动、情绪劳动研究能否良性发展,既取决于概念的清晰度与规范性,也取决于概念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它既要遵循各自的学术脉络路径,划清概念边界,也要正视概念相互交叉后的裂痕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孩子是人类生命中最接近诗歌的状态"[1]223,儿童的自然天性使其具有特别的"游戏精神",儿童自作诗歌中,以特有的儿童视野与儿童视角构成了独特的儿童性,形成了生机盎然的诗趣。本文尝试从思维方式、童心表达、结构方式、修辞手法等角度对孩子们的诗进行文本细读,尝试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结构和儿童性。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成为提高性别意识、促成女性团结、呼吁社会变革的空间。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索本土数字空间中就性别议题活跃发声的青年女性用户的性别意识觉醒过程;并提出“媒介化情感团结”的概念,用以理解遭遇情感失调、经历意识觉醒、成为情感异类的个体,如何在社交媒体的连接可供性基础上彼此连接、相互支持、集体发声,形成情感共同体的团结感。研究认为,社交媒体等数字媒介重构了个人、集体和空间的关系,形塑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转换政治,情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12):72-84
随着文化产品、知识和信息在社会中的加速流动,非物质劳动在今天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其中,情感劳动作为非物质劳动的主要方面引发了学理上和实践中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情感劳动的理论资源作系统的梳理,对其应用实践也缺乏学术前沿的关照。本文在回溯情感劳动理论来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学者对情感劳动的研究现状。目前,情感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情感劳动的理论来源进行阐释及对该术语的局限性进行批判;其二是对情感劳动应用实践及其社会价值的探讨;其三则是对主体在情感劳动实践中受到的剥削及其抵抗的探索。前两个方面是学者们对情感劳动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国外情感劳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仔细梳理和反思,并对今后情感劳动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期能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梅娜  王权 《新闻前哨》2013,(3):30-32
自浙江卫视重磅推出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以来,不仅掀起了继《超级女声》之后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第二个全民热潮,更是让广大观众在观看该档节目时被节目本身的剧情、音乐及蕴含其间的普通人的梦想和真情深深地感动。本文分别从心理学、文化学及人类学的视角,试对这档独到的"情感大戏"本身的情感建构方式与建构路径进行深入的追踪,着重分析节目如何通过巧妙的故事设计进行"移情共鸣",如何推动传统选秀节目由偏重个体化情感表达转向情感"想象共同体"的建构。节目成功转型的背后,不仅是一种电视节目的"情感突围",更是可以藉观众的收视期待透视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杨宁 《青年记者》2022,(3):61-63
舆论的形成发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就故事类话题而言,它们引发广泛讨论的前提包括:首先,故事文本需要符合召唤结构,通过"空白""否定""期望"等方式唤起受众关注乃至参与讨论的兴趣;其次,故事文本注重情感表达,通过情感整饰、情感交换、语介联想等方式激起受众的情绪体验;最后,故事文本能够为观众提供扮演英雄角色的机会,让他们...  相似文献   

16.
"声音的艺术"即播音语言的艺术,是艺术文本的表面形式。我们从听觉感知中了解到播音的用声正是带情感的用声,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自然此语音就是情感语音。本文对播音语言中的用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选题的意义进行了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分析;其次,研究和分析了播音语言中情感的运用;最后,重点对理论设想,情感、呼吸与语音表现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中文文本情感倾向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统计分析了中文文本情感领域相关的研究论文并给出当前研究框架;接着分类研究了中文文本情感分析的代表性成果,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进行深入探讨,前者包括词语和文档情感极性判断、细粒度情感信息抽取、情感分析资源建设,后者则包括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商业系统;最后对中文文本情感倾向分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21,(8)
内格里和哈特主要从劳动生产的角度去寻找抵抗帝国权力的力量,提出了"生命政治劳动",生命政治劳动是劳动与生命政治的接榫,主要以非物质劳动为"一般智力"的具体劳动形式,生命权力模式从中心化转变成去中心化,劳动对资本的从属从形式转向实际。数字劳动正是数字生命政治的实现形式,因为首先,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构成了数字生命政治的前摄基础;其次,数字劳动构序了数字生命政治的合理性权力基础;再次,数字生命时间的侵占形成了数字生命政治的权力机制。数字劳动扩展了剩余价值的内涵边界,形成了数字生命时间的剥夺,促成了思想无产阶级化,从而也加速了数字生命的赤裸化祛序,呈现出数字时代的治理术。  相似文献   

19.
语言凝聚着声音、信息、情感的交流和融合。经由播音创作而表达出的语言带有舒适恰当的感情色彩,是播音员、主持人对情感、声音和气息的综合运用和把握。通过播音发声技巧的加工,有声语言的情感体验增加,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为声音增添了新的空间和意境,而情感的合理表达离不开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播音创作中要达到传者与受者和谐共通的情感沟通,升华传受双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卞清  时伟 《新闻知识》2022,(2):24-30
媒体的扶贫报道在中国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13年至2020年国内报纸关于"扶贫"议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报道内容进行文本挖掘,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法进行基于情绪类型划分和基于时序演化的新闻主题以及语义建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情感类型的扶贫报道利用了不同的情感叙事方法,在主题构成与语义建构上有明显差别;随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