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陈心蓉 《兰台世界》2008,8(3):69-70
书院或称精舍、书堂、讲舍,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私学之间的教育实体,也是名师宿儒学术研究、阐扬学术、创立学派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自书院出现以后,我国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相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直到清朝末年,它们之间具有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4.
唐代私学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私学教育也反过来促进了唐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繁荣。唐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不少庶民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甚至成为朝廷重臣,加之武则天统治之后官学的逐步衰退,为私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唐代私学教育的发展进步,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力地维护了唐代封建统治,同时还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推动了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教育也很发达.魏、晋时期幽州私人讲学授业之风浓厚,当时幽州不仅有私学还有官学.  相似文献   

6.
杨宁 《兰台世界》2015,(9):149-150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在南朝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突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局面,私学、官学和贵族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章从南朝学制入手,阐述了南朝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谢冬平  朱欣 《兰台世界》2012,(36):27-28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与西方学前教育不同的发展理路,体现了重视伦常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官学与私学并行、注重编撰蒙学读物等特点,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对于现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代日本派出大量的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其学习的内容包括汉字、汉文典籍和政治、科技、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同时日本本国亦开设了官学和私学学习汉语文化。唐代日本人汉语文化的学习,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籍中唯一一部反映嵩阳书院的志书:《嵩阳书院志》,对我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籍中唯一一部反映嵩阳书院的志书:《嵩阳书院志》,对我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檀书院     
我国的古代书院是除官学和私学外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它集藏书、讲学、祭祀于一体。北京的古代书院产生于五代时期,至清朝末年改为学堂。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分官私两类,但发展于宋代。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年),设在四川省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后又改为  相似文献   

12.
正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既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官学的不足,又能起到培养人才、收藏书籍、发扬学术和传承文化的作用。书院作为古代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长沙地区作为湖湘文化的集聚之地,早在宋代就有书院的创建,尤其是作为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创建,更是极大地提升了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硝烟四起,本应是万物摧毁,黑暗混沌的时候,教育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就春秋战国时期教育风貌的流变展开了论述,介绍了春秋时期教育制度与内容,说明了彼时官学与私学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辽朝建国初期,在制定"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以后,未形成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虽然在此政治形势下,官学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家各个阶层百姓对知识的渴求,这使得因需而设的私学教育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中国古代介于宫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既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官学的不足,又能起到培养人才、收藏书籍、发扬学术和传承文化的作用。书院作为古代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辽朝建国初期,在制定“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以后,未形成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虽然在此政治形势下,官学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家各个阶层百姓对知识的渴求,这使得因需而设的私学教育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西周王朝私学与官学并行,私人办学之风兴盛,"学在官府,教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变成了学问下移、学在民间的开放局面,这种状况给渴望得到知识的平民子弟和士子们带来便利,也逐步形成了对教师的道德、观念、学问等各方面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秦朝政府以高度集权的方式管理国家,统一全国文字,严禁兴办私学,推行政教合一的吏师制度,在教育方面强调以吏为师,没有专门的官吏学校.  相似文献   

19.
韩进奎 《大观周刊》2012,(19):32-32
南朝时期,官学发展日渐兴盛,然而由于长期与北朝政权处于对峙中,战乱不已,加上江左政权更迭频繁,此时期以国子学为代表的官学教育仍处于时兴时废的状态,为了弥补国子学废弃时中央官学教育的延续,一种新的学校教育机构即学馆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靳颖 《兰台世界》2017,(6):115-117
宋代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德育是宋代书院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指出宋代书院兼具官学和私学的双重性质,是实现稳固政权",求圣人之道",修身之道等多元化目标发展的结果。宋代书院形成了独特的德育实践方式,即建立学规,明确德育宗旨和目标;利用会讲传授精义,促进学术文化交流和传播;基于德行考核的奖励和惩罚,规范个人道德行为;利用已故贤人祭祀,彰显榜样示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