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皮书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本文从学术传播角度梳理了皮书学术传播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的使命,分析了皮书学术传播的数字化、国际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谢曙光  吴丹 《出版广角》2016,(13):20-23
皮书作为一种连续性出版物,在不到2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一个在中国乃至国际发挥独特影响力的出版形态。皮书既可以是国情研究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录仪、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资料集成库,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评估、调整提供智力基础,为社会公众在海量信息时代获取有效信息提供过滤器。作为一种智库产品,皮书旨在成为中国学术、中国智库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工具,皮书平台将成为学术共同体的建设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图书的评价因其学科及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差异性造成评价对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从而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应用性研究成果皮书的内容评价为案例,对皮书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可依据学术图书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评价、对专家的信度进行实证评估、学术出版社可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5,(6):45-46
2014年是中国出版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分化加剧之年,面对传统出版转型的巨大压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坚持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战略,分类管理、协同创新,打造了皮书、集刊、甲骨文等出版品牌;构建智慧出版、建设智库平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皮书系列"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十多年来连续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由一系列权威研究报告组成.皮书系列立足"权威、前沿,原创",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对中国及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年出版皮书百余种.该系列图书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多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中的一流专家.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皮书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话语特征并被国际社会关注和接受的智库报告,在政府决策、智库思想交流、社会推广、媒体转化、引导舆论、传递中国话语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专业”“前沿”“连续”“数据”“传播”等特征,已经成为关于“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皮书研创出版通过构建智库话语平台,为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发展经验,为提升中国在学术上的对外话语权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皮书数据库是以皮书品牌图书资源为基础全力打造的数据库产品,也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探索尝试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成果。皮书数据库以品牌资源、产品优质深得业界和用户认可,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在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也多次获得“数字出版·知名品牌”奖项,更是实现多年持续盈利。2014年6月13日,新版皮书数据库发布会召开,标志着皮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回顾皮书数据库的建设历程,梳理新版皮书数据库的建设思路与重点,总结皮书数据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武 《出版参考》2010,(3):50-50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宋静 《今传媒》2022,30(1):86-88
皮书是一种出版形态、一个出版品牌,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截止2018年,其出版品种已达441种,1997-2018年间,出版次数最多的皮书已连续出版22年。但是,连续出版三年及以下的皮书仍占比较大,因此,如何使皮书规范、高质量地连续出版,给作者和出版社及相关编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编辑的视角出发,可以通过牢记出版法律法规、吃透皮书出版规范、参加皮书年会或高级研修班、研读优秀皮书等方式提升编辑皮书的能力,在拓展新皮书、催化不成熟皮书、助力成熟皮书提升质量、宣传优秀皮书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9月1日,“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主题为“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与国外著名出版机构的代表就中国学术国际化、趋势、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构建中国学术输出平台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2.
9月1日,“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主题为“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与国外著名出版机构的代表就中国学术国际化、趋势、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构建中国学术输出平台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肩负着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理论创新的使命,为推动中国学术发展创新、促进学术水平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文献出版社以专业学术出版的坚持与执着,着力构建国内高端先进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弘扬我国文化事业,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人文科学知识。这是一位兢兢业业,致力于文化出版研究的工作者,在出版行业工作30余年,策划编辑4000多种图书选题,责编书稿约5000万字,撰写论著数十篇(部)100多万字。他无怨无悔地将青春与才智奉献给中国出版业,岁月沉淀的智慧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被誉为“中国皮书出版第一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寿光社长,聆听他的学术出版工作情怀以及他与中国出版业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4.
e化皮书     
徐蕾 《出版经济》2004,(1):35-37
2003年12月17日上午9点30分.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会堂. 随着2004年版本皮书的上市,从这一天起,那些期待皮书的中外读者即将获得的是一种全新的图书产品,"2004年新版皮书"将附加一种成为"SSDB"的数据库产品. 谢寿光说,"我们正在卖一种服务,从皮书开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图书将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变化,图书功能由此完成嬗变,读者将由此获得一种全新的数据库平台,这就是我们的SSDB."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1,(7):22
本刊讯(记者刘菲)为全面规范皮书的编写、出版、发布工作,进一步提升皮书品牌,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以"皮书研创、出版、发布的规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1991年我国发布第一本白皮书开始,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白皮书系列已经涉及人权、改革发展、社会保障、国防,以及近些年不断加重关注的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等多个领域.相比较而言,我国近些年来,由非政府和准政府组织所发布的各种皮书,能引起广泛关注并形成规模和影响力,主要源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等,这些皮书属独立研究报告,代表的是专家学者的观点,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和图书品牌.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百余个参与皮书研创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团队,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省市区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欧洲学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期刊稿件的同行评审伴随着学术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和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而逐步发展起来。本文概要地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同行评审的有效性以及同行评审专家的职能定位等问题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学术期刊同行评审实践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品牌化效应初步呈现.2012年,中国纪录片市场产业化开始发力.2012年,中国纪录片国际化推进迅速,传播平台提升到新高度. 品牌化经验、产业化探索与国际化开拓为中国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旗舰驱动作用益加明确显现.事实证明,惟有品牌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才能发挥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释放纪录片跨文化、跨时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2日-3日,以“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变迁”为主题的两岩三地历史学研究生学术研究会在复旦大学东苑宾馆召开。  相似文献   

20.
董策  陈辉  俞良军 《编辑学报》2017,29(1):76-79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指标可以分为期刊内容的国际化和内容以外其他方面的国际化2大类,主要表现为编委会国际化、审稿国际化、稿源国际化、语言载体国际化等具体的指标;但这只是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之路的初级阶段,即“被国际化”过程,该阶段的目的是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而要真正实现“国际化”,中国科技期刊还需变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集团化经营,打造一个国家层面的出版发布平台,参与到期刊国际化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