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平 《出版广角》2016,(14):87-89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一书以译介学为理论支撑,借鉴新近传播学理论,并结合莫言的英译作品加以论证,探索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葛浩文式译介模式.本文借此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中“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维度进行再思考,以期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出版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女作家凌叔华是最早引起世界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自她的小说《酒后》被选入日本《改造》杂志发表之后,凌叔华自觉地向国外译介自己的作品,她与英国诗人贝尔合作翻译自己的小说,在国内英语期刊《天下月刊》发表;受教于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女作家维吉妮亚·伍尔芙,用英语写作自传《古歌集》,并由英国何盖斯出版社出版,后又被译成法、德、俄、瑞典语出版.凌叔华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多种出版与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郭海英 《出版广角》2016,(17):58-59
外国文学在国内的传播与接受,既受到翻译家、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又受本国文化及传统等“期待视野”的制约。好的翻译作品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在“人本”基础上对普遍人性、人伦和人情的跨越国界和地域限制的译介。文章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的成功出版为例,对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作品的译介和研究,自20年代泰戈尔访问我国至今,已经取得比较可观的成绩。就作品翻译而言,50年代的《泰戈尔作品集》出版,是至今为止对泰戈尔作品的最大译事;湖南人民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对其诗歌的翻译也蔚为大观。就对其作品研究而言,所有的东方文学史(或亚非文学史)都辟了专章对他的生平、思想、作品给予全面的分析评价;单篇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单是国外(尤其是印度)泰戈尔生平和思想研究专著的翻译就有近十种;据笔者管见,计有:季羡林先生译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漓江出版社,1985年),黛维夫人以轻盈的文笔回忆了生活中的泰戈尔。倪培耕先生翻译的《泰戈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部也是最详尽的泰戈尔生平交接创作介绍。倪培耕先生编译的《泰戈尔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比较充分地收集了泰戈尔的文学论文,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再就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评传》,对其作品和思想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承担着"描述中国和对话世界"的责任.追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历程,可发现日本翻译界和出版界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日本译介和出版莫言的文学作品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学者于杂志进行作品介绍,至译介后进行诘责,再到著名学者的力捧和推介;从特定出版社的参与,到后期大型综合出版社的介入,莫言作品数十年间在日本的传播走过了由试水、质疑到接受、认同的曲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莫言作品的译介和出版逐渐呈现译介书目最多、销售量巨大、译作载体高权威性和高学术性等特征.从这一角度来说,从译介和出版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莫言作品在日本近30年的传播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之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荣广 《出版广角》2015,(14):114-116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与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源泉,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出版必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形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典籍的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必然涉及我国固有意识形态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并由此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文本的接受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杨氏夫妇译介的《宋明平话选》,指出典籍外译中译者必将受到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双重审查,从而阐明意识形态在典籍对外出版和传播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文学在其四个发展阶段分别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作家和经典作品.1949年后,我国的翻译界、出版界对澳大利亚文学的译介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我国出版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不同类型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每个时期的译介作品依据时代发展主题、文学发展需要、读者审美取向等,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8.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梭罗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史并不像国内学界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徐迟翻译的《华尔腾》的出版。事实上,1926年郑振铎的美国文学介绍应该算是梭罗在中国译介的起点。此后,曾虚白、张越瑞、徐迟、郁达夫、林语堂等人或评述或引用或译介了梭罗的作品。在这段时期内,虽然由于中国国内特殊的政治现实、接受语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梭罗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这些介绍和评论毕竟是梭罗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滥觞,对于研究20世纪早期的中国出版史和中美文学交流史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佳君 《出版广角》2017,(21):81-83
改革开放以来,博尔赫斯的作品被译介到我国.这些译本的翻译质量有较大的差异,其经典文本的翻译质量不断完善并得以提高,但新译文本的翻译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博尔赫斯的文学主张给我国作家的创作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1):7
正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翻译与推广很重要《今晚报》报道:中国作家进入国际视野,译介是必须的门槛。"作家的创作风格会影响他们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比如贾平凹《秦腔》中民族性乡土性的语言特点,翻译之后很多东西就丢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鸡毛蒜皮的语言。王安忆的《长恨歌》翻译的时候也比较难。相对来说,莫言和余华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体》系列的海外蜚声,科幻小说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的新动向。本研究以网络科幻奇幻数据库为主要依据,建立中国科幻小说意语翻译出版数据库(1987—2021年),结合不同时期的译介数量及传播特点等因素,将中国科幻小说意语译介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发现,目前意大利拥有欧洲最完整的中国科幻小说出版目录,共译介35位中国科幻作家的94篇长短篇科幻作品。然而,中国科幻小说在意大利仍属小众文学,影响力有限,未来可加强与意大利科幻界的联系,开展合作出版,提高出版品质,采取多元化宣传等手段,进一步促进中国科幻小说在意大利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以翻译研究为多,余华作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表明编辑环节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对余华作品英译本(正副文本)的研究,发现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正文本的编辑行为主要有三类:诗学规范类编辑行为、背景知识类编辑行为和个人喜好类编辑行为;副文本的编辑主要体现在对封面、标题和版本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7.
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中的出版数据为研究样本,纵向梳理出版历程、横向描摹版图群像,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国日本文学类图书译介出版事业的发展脉络和活动轨迹,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出版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19.
手冢治虫:不要做艺术家,竹内治,东贩出版,2009每年春季举行的台北国际书展中,动漫专区总是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区之一,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动漫作品在台湾拥有特定的阅读族群。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台湾对于日本动漫的翻译出版,已不仅止于动漫作品本身的翻译,动漫作者的创作历程乃至评论作品也逐渐受到重视,诸如讨论战后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手冢治虫:不要做艺术家》(2009)、80年代崛起的大师宫崎骏的《出发点:1979—1986》(2006)、《折返点:1997—2008》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与出版的关系密切,译者、出版、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翻译作品的社会存在状况。中国女性文学的对外传播是中国翻译出版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其出版和译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出版”理论,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外出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文学的翻译策略,分析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素材,如何坚持以受众意识为主,如何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立场,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女性的声音,以契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