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终点,没有受众的新闻传播根本无从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被广泛地运用,体育新闻传播也日益走进微传播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继续保持舆论制高点,必须积极使用新媒体,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高度依赖受众而存在的传播媒介。因此,微传播时代更要加强受众需求研究,让体育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带动了博客、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产品的更新换代,其个人化、自主化特征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自媒体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产品用户规模庞大,微信公共账号以其良好的用户体验,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成为目前颇受欢迎的社交分享平台之一。笔者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为例,通过对链式传播、社群效应、高效互动的口碑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微信公众号的口碑传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对策。  相似文献   

3.
汪芳  胡清华 《出版参考》2015,(11):41-42
近年来,以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风靡全球.在经历了2009-2012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微博的用户活跃度有所下降,而点对点的、闭环交流的、私密性更强的微信则异军突起,大有独领风骚之势,故不少人认为,现如今已进入“后微博时代”.但微博的传播广度和信息接受效度相较于微信公众平台等其他媒体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社交媒体的渗透应用,互联网在赋能多元主体传播力的同时,也在注意力争夺、话语权主导和价值认同建构等方面对传统权威的党媒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几乎与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同步起势,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党媒先后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2017年,在移动优先战略引领下,各主流媒体开始大规模建设新媒体客户端,形成“两微一端”新媒体传播格局。随着媒体融合的视频化转向,短视频平台陆续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微信自腾讯推出,发展势头迅猛,其开发的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多人群聊和移动定位等相关功能广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以通讯、社交、营销三大功能为一体,立即成为继微博之后个体和企业追捧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其中,以原创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独树一帜,信息传播包含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其运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向往 《采.写.编》2017,(2):145-14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体育新闻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闻媒体通过运用论坛、微博、微信等媒介,能够丰富体育新闻,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在互联网视角下,体育新闻行业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明确传递体育精神的传播任务。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体育新闻传播理念为切入点,就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围绕其传播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林玲 《新闻通讯》2014,(5):32-33
作为如今国内最流行的两大社交应用,微博和微信之间的“斗争”似乎从微信崛起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微博将被微信取代”一度成为业界、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马航事件为例,从属性定位、传播模式、受众需求等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差异,认为二者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交平台,微信的社交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强于微博,但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方面,微博具有微信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不会被微信取代,二者将在互补中共存。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深度发展时期,受众倾向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交媒介上,因而,传统媒体也开始入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开始了与社交媒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平台等方面,还表现于新闻报道的修辞等方面,传统媒体做出了改变以适应媒介生态环境的演变。这给社交媒介上新闻报道的修辞的发展,带来了规避低俗化、贴近用户、增加趣味性、融合新技术的机遇,但也带来了过度娱乐化、信息碎片化、催生不伦不类的修辞这样的挑战。从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上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改善修辞思维、强化监管力度、即时反馈信息、提高用户媒介素养、防止过度娱乐化、巧用“碎片化”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全媒体矩阵概况 人民日报全媒体矩阵上线后,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受众关注:截至2016年5月5日,人民日报微博粉丝数达4576万;截至2015年12月,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量达10073万;截至2015年10月,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拥有275万关注用户.人民日报的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分别依托于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平台本身的自有技术因素也将限制其新闻类型及写作方式,而这些也会反过来对新闻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在时效性方面,微博和客户端有赖于自身内容发布时间的自由度,优于微信公众号;在对新闻内容的趣味度要求上,微博和微信由于其自带的社交性质对趣味性表达要求更高;在传播内容上,由于三者均带有全媒体属性,均可对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新闻内容综合呈现.  相似文献   

10.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自媒体人,他们依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吸引粉丝和流量,实现变现.然而,在如今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时代,仅仅以文字等内容实现变现的微信公众平台早晚会被消耗殆尽.专业的运营团队、多元的盈利模式、打造品牌化传播策略才可能在自媒体时代占领新的制高点.本文将基于微信公众号"胡辛束"这一个案,探析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转型,看胡辛束是如何实现以品牌化取代个人化的.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我国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政府和机构也非常重视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信息、提供服务,“两微一端”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新媒体的标配,陕西西安等地方政府还专门开通了抖音账号,拍摄视频,以扩大影响力。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77437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40837个,公务人员微博36600个。根据清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天的总阅读数为140万+,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为10万+,总点赞数为37万+,微信传播指数(WCI)为2149。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13,(8):4-5
编者按: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免费移动应用,围绕通信这个核心功能,发展为集通信、社交、营销、媒体、工具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化产品截至2013年1月15日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广受欢迎,成为企业、媒体、公共机构、明星名人、个人用户等继微博之后又一重要的运营和社交平台。其中,媒体类公众平台是当前微信公众平台中活跃度高、影响力突  相似文献   

13.
赵前卫 《今传媒》2014,(12):16-17
移动互联时代,微信与微博成为最常用的两大社交应用和信息获取平台,但在微信和微博中谣言传播泛滥,污染传播生态,影响正常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本文从平台属性、用户关系、信息内容、平台开放度、信息甄别机制五个方面,比较了微信与微博的信息传播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谣言的内容、谣言传播效果、辟谣机制三个方面比较微信和微博中的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14.
微博与微信二者都属社会化媒体,鉴于微信相比于微博更新、更接近于普通用户生活,一部分人持有微信有取代微博之势的观点.然而,通过分析微博与微信在传播、社交、沟通3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论证了微博与微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宋易康 《东南传播》2014,(3):101-104
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正式推出,这种综合了短信、博客、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IM即时通讯特点于一身的手机应用,很快便由一个即时通讯的微信聊天工具转变成为又一个大型媒体平台。推出不到2年时间,用户使用人数便轻松突破六亿人。基于当下微博平台媒体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而微信公众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媒体大环境,探讨传统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营销传播对媒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章中将利用大众传播学理论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传播特性,并结合营销学对该平台上媒体的营销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目前传统媒体进驻微信平台的现状和一些媒体、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为传统媒体进驻微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面宣传如何在社交化传播环境下吸引用户眼球并保持黏性?"时代楷模报告厅"微信公众号在选题、角度、标题、语体、文气等方面初步探索出了可行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谭吕婧 《新闻世界》2014,(12):108-109
今年七夕前夕,乐百氏公司为其维生素饮料脉动推出了一款微信小游戏“撑回复状态,收获唇爱≠”,这款游戏形成了由微博话题引流至微信客户端再回到微博分享的传播链环,平衡了游戏的传播性和品牌的植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该个案着手,试分析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如何互动传播以实现优势互补机制,并为其它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相关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颖 《新闻世界》2014,(2):114-115
微信的广泛应用,为纸媒提供了除微博外的又一线上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现阶段纸媒公众平台建设状况如何?公众平台与官方微博相比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它又如何在纸媒传播矩阵中充分发挥作用?利用好微信三级阅读界面及多媒体信息交互的特点,是纸媒公众平台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三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为例,分析探讨纸媒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4,(4):7-7
朱丽常征在《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2期撰文认为,当代的大众传播已进入新的语境,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第一次将公众从传播中的受体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如何在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下,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找到一条符合实际、贴近时代的社会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霍凤  姜玲 《新闻世界》2014,(7):134-135
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品",不仅是社交工具更是实时了解社会资讯的重要途径。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微博、微信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不乏有谣言夹杂其中,并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本文根据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探析马航谣言在微博、微信中的传播特点及阻断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