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陈惠 《视听》2024,(4):100-103
在文化传承语境下,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较以往更注重挖掘人文底蕴。《芝麻胡同》《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好遇见你》《后浪》等一批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剧作,展现了文化视域下新时代非遗题材电视剧在内容创作、人物塑造、精神表达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有助于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在探索实践中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构起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丰富多彩。由于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都没有创制本民族文字,因而医药文化的传承以口述文献为主。研究口述医药文献的档案式保护,有利于加强民族医药文化遗产抢救和推进云南非遗工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内容丰富翔实,开发利用这一档案信息资源对其活态性传承保护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现状,阐述活态性开发思路与要素,分析滞后问题,提出开发建议。依据民族自觉、转化创新理念,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构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培养传承人才和研发特色产品,可推进其活态性保护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梅  范田丽 《青年记者》2016,(36):98-99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媒介产品.近几年,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类型和数量逐渐增多,并在主流媒体上播放,增进了全国受众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了解.这类题材电视剧塑造的少数民族形象,对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受众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群体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促进各民族交往和促进各民族团结.如何真实有效地塑造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是这类题材电视剧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遗数字资源共享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联盟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不可篡改、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特点对实现非遗数字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支撑和可能.通过梳理西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共享现状,设计了基于联盟链的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共享模型及模型各功能模块,并详细阐述在联盟链上的具体运用流程,力求为非遗数字资源的共享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正在迈上新的台阶。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贯穿遗产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始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来自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传承人的传承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非遗在环境变化中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研究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非遗传承和发展水平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只有少数学者开展了关于非遗档案信息与知识传播的研究.我国非遗档案工作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非遗档案研究的关键时期,并且当前我国对非遗档案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口述档案的研究以及数字化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从国家政策层面和社会共识层面共同探讨非遗档案工作主题演化的影响因素,提出推动我国非遗记忆的社会认知普及,加强对我国非遗的有效保护,促进非遗的精准传播,确保我国非遗的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并运用具体案例来详细阐述互联网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杭州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也是影视资源的强势地区。本文把探讨影视资源和"非遗"保护的关系作为基点,以杭州地区为个案,审视了该地区影视资源的优势,回顾了在保护和传承"非遗"过程中影视资源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影视创作有时对"非遗"带来的一些损害,并就进一步运用影视手段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提出了发展性构想。  相似文献   

10.
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非遗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对于活态传承的认识中一直存在着关于非遗保存的本真性与发展演变之间的冲突问题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首先在于如何认识非遗保护中保存文化基因与保持文化传统生命活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同时需要认识非遗保护行为产生的"原生态"与"非遗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传统文化主体建设的意义;在进入具体保护形态时需要认识活态传承与在当代空间构建传统文化生态壁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非遗档案资源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加强对其研究与开发,是当代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非遗档案资源在当代面临着生存困境和时代转型的双重挑战,科学有序地开展档案资源的收录与整理工作,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我们要重申非遗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工作的意义,明确非遗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目标及突出问题,依照分区域、分民族、分种类的档案整理思路,助推非遗档案资源库的建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简称"非遗档案")形成于非遗保护和非遗传承活动中,是非遗项目、非遗保护及传承活动的原始性记录,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社会实践的深入,及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藏品不再仅限于文物、标本,而是扩展为包括记录藏品信息的档案资料.博物馆在致力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了比较系统规范的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但对于尚处起步阶段且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备的非遗博物馆来说,非遗档案建设在指导思想、工作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仍须努力探索和创新,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博物馆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职责和使命。文章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非遗传承保护方面的优势、主要做法和存在不足,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要坚持守正创新,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主体作用,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图书馆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丹  王珩 《青年记者》2016,(32):123-124
人类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大量值得珍藏的文化财富,其中之一就是非遗.与那些固定成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遗是人类世代相传、口传心授、活态的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智慧和精神,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①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就如同珍稀动物保护一样,这一工作已容不得疏忽和懈怠,因为许多非遗正在逐渐消逝,而一旦消逝就再难找回.当前,在非遗保护上我们需要拓展思路,在既有的运行机制基础上,充分考虑数字化技术与新媒介的作用,将其有效纳入非遗保护工程中去.换言之,在非遗保护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开发新资源.  相似文献   

15.
郑永森 《文化遗产》2016,(6):152-15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国家级非遗深圳沙头角鱼灯舞突破传承保护禁忌,借助高校资源开展传承保护活动,形成了理论研究凝练非遗价值、课堂教学解释非遗内涵、实践活动传播非遗文化的高校传承保护模式,为解决非遗传承保护的瓶颈问题探索了新思路,为高校文化育人拓展了新载体。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说,纪录片具有传承人类社会遗产的功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少数民族‘非遗’”),也是人类社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以其强调真实性、纪实性、客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照片记录、保存、传递少数民族“非遗”的简单方式,日益成为传承与拓展少数民族“非遗”生命力的有效传播形式和重要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7.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白族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对其进行建档保护有利于保存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论文阐释了银器非遗档案的内涵外延与银器锻制技艺建档保护在加快民族记忆构建、实现优秀文化传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分析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专项建档标准缺失、建档主体一元化、档案资源零散化以及欠缺标准化管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建档思路与建档实施路径。研究从专项建档标准的制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档案资源整合、数字化建档等方面提出了银器锻制技艺建档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民族元素和文化隐喻性的表达,一直处于市场边缘化的地位。在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受困,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导向冲击的境况下,突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一体化"国家的认同构建,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19.
张一 《北京档案》2013,(9):29-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而非遗档案则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档案部门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在非遗档案的建档和保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档案部门不应将非遗保护工作仅局限于建档和保存,应创新工作模式,改变工作思路,立足馆藏和现有条件,积极开展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本文将立足于非遗的传承和传播现状,对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北京档案》2011,(3):2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据库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档案资料和信息资源收集、管理、利用的主要手段和主流趋势,但在现阶段非遗保护中,档案管理和数据库建设存在着空白点。档案部门理应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高度,以更为积极的态度,以档案管理的专业方式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挥作用。本文对北京市部分综合档案馆涉及非遗的馆藏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试图阐释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的动因,并提出了档案部门建设非遗数据库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