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庄子,以道家的风骨体悟着宇宙大化的真谛,以“庄周梦蝶”的寓言感召着哲学的思考。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在怀疑的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二者从怀疑的普遍性透析生死哲学的内蕴,及自由之路的追寻,对“生命之真”进一步做了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君子之辩不胜枚举.比如战国时期发生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又如南北朝时期范缜与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的"有神无神辩",再如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于"鹅湖之会"上的"理学心学之辩".而本文要说的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与朱自清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3.
战国末,一阵秋风吹过,秋叶秋草黄落,宋玉不禁心为之动,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成为千古言秋之祖;数百年后,潘岳读之,发出"四时忽其代序,万物纷以回薄"(《秋兴赋》)的共鸣;又两百年后,刘勰读罢宋、潘,会心一笑,论之以"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进而悟出"四序纷回,而人兴贵闲"(《文心雕龙·物色》)——在这里,刘勰虽然谈的是创作状态,实际上未尝不是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作家创作中实现天人合一的从容境界,也是刘勰阅读中实现与作家心灵共振的从容心境;他便是这样由阅读中的心灵穿越,体悟到前人创作中的心物比兴,使间接的阅读感受与直接的生命体验冥合于心灵时空.  相似文献   

4.
庄子内向传播智慧,旨在消解人们的负面精神状态。高度的内向传播,是要摈除"社会宾我",回归"精神本我",体现在个人身上则是心无滞碍、通达自适且心性衡和,这是一种超然状态。相反,如果个体内向传播程度低,则易受外界人事物的干扰,以至于"心附外事而内耗",精神滞碍,焦虑增加,痛苦增加。运用庄子内向传播智慧,提高个人的"内功",其实践价值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坚定守护自己的"精神本我",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与独立之人格;了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生命价值不因别人的评价而有所增减;尊重每一个人的"精神本我",勿强加意志于人,自己当学会拒绝;面对诸事时,安时处顺,不论外境如何变幻,心中都需存有真爱。总的来说,回归"精神本我",能减少诸事引起的不适与焦虑;心中有爱者才能幸福之至,世间也更加温暖。庄子的这些内向传播智慧,为精神困顿的当代中国人实现自我超越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其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睿 《东南传播》2014,(8):47-48
自由是《庄子》的精神脉络,庄子通过一系列对自由哲学的诠释,构建起对自由之境的追寻路径:根于"道"体,达于"逍遥"之道境,忘于"齐物"之道法,归于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庄子不仅为自己寻求到绝对无待的精神自由之境,更是为个体的自由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终极关怀,这对中国古代自由精神的传播产生了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庄子的思想性研究多半锁定于工夫论、境界论或者存在论这些主题。本文通过研究庄子思想,证实了它在主客观世界所起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庄子"内圣外王"的入世理论,为道家思想的研究展开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  相似文献   

8.
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而且这个"变"的速度正在逐年加快,跨界,就是一种应"变"新"道"。谈到跨界,很难绕开三个问题:什么是"跨界"?为什么要"跨界"?谁需要"跨界"?"跨界",首先是"界",然后是"跨"!"跨界"是因"界"而生的,对"界限"的打破和重新定义是跨界创新的思想灵魂。首先,事事物物都是有"人定之界"的,这种界限可以按行业分,可以按人群分,可以按时间分,标准不一,界限不同。跨界要识  相似文献   

9.
水墨时空 宇宙诞生之初,天地是一片黑色的混沌。从中分出阴阳二气。阴为黑色,阳为白色。阴阳二气周流不息。孳生万物。宇宙中形态各异的生命,都是由阴阳二气运化而成。中国水墨画,于是就把宇宙中千差万别的色彩,还原成黑和白这两种最为基本的颜色,用它们来表现中国人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与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化"作为庄子美学一重要范畴,已被很多学者从审美角度加以研究。笔者试在庄子美学的时间意识下,重新审视"化"这一范畴,将庄子的"体道"和"审美"从现成论的框架中解除,阐明其在"化"的境域中,审美与人生境界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相似文献   

12.
在八股文领域,关于"气"论,各家各派皆承其诗文理论,略有发挥。就"文气"的各种层面来说,八股文批评家论述较多的还是文章之气,即文章中所体现出作家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点,这不仅是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原则,也是文学创作的要求,即写作必须表现出作家的艺术才能之"气",文章也必须显示出作家的精神品格之"气"。因此,八股文创作的主体论依然是"文气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苏进跃 《今传媒》2007,(3):25-25
新闻阅评是一门艺术,其最大的艺术性就在于对度的把握.所谓"度",从哲学上分析,就是客观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界限,也就是说,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新闻阅评中的"度",就是新闻阅评的"界限",也即"分寸".阅评意见如果达不到这个"界限",就会"不到位".阅评意见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会"过了火".  相似文献   

14.
庄庸 《出版广角》2011,(12):39-42
对2011年整个书业的大势进行研判,我个人认为有四个关键词必须掌握,否则无以把握整个出版行业的竞争态势、发展逻辑和未来的趋势。第1个关键词:人变——"物变"和"书变"的关键第一个关键词"人变",是相对于前两年的关键词"物变"来说的。比  相似文献   

15.
故"是战国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范畴,跟"性"范畴相对或者相关,它最早是隐含在上博《诗论》所记孔子以性为生命本然特质和存在的论说中。在新出《眚自命出》、《眚论》、《五行》等七十子及其后学的儒典及传世之《孟子》里面,"性"、"故"关系则被直接或间接地展开,且随时代之推进而有所变化,形成了思想学术发展的一条主线。《墨经》与《庄子·达生》篇的有关论说是该主线的旁衍,它们只有在上述历史语境中才可以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一生博览群书,评注了不少古典书籍。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并称为"六才子书",但最终只批注完成后两部,并选评了一些唐诗,"六个才子书,只批两个半",留下了"只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如何"的感叹。作为当时不登大雅之  相似文献   

17.
王廷相依据气本论思想,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元气本体论思想体系,认为元气是宇宙万物的最后根源,基于他的元气本论,王廷相认为性不能离气,因气有清浊之分,人才有性善与性恶之别,由此得出性善恶混论,并从元气本体论和人性论来透视政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定论不仅为新闻界所公认,也彰显了新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当个"好喉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努力达到"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庄子所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庄子《齐物论》篇所蕴含的哲学内涵,解读庄子的自由论思想。本章分为四小节,以递进的层次论述自由论思想在齐物论里的体现和发展,从而得出结论,“齐物论”是庄子自由论的核心,它合理的解释了其自由观念里自由的起源、丧失、回归、获得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养好精气神     
传统哲学的"精神"与医学的"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故而日: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什么是精气神,各家说法不同,但共同之处都是在强调精气神的重要性及和谐统一的关系。近年来,传统中医复兴,养生学日盛,人们认为中医养生的最好境界就是养好精气神——精,物之精华。左边是"米"字,右边上面是"生"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