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青山  罗梅 《传媒》2014,(11):78-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独有的深远历史和个性魅力,体现出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和接近性价值。与新媒体的结合,扩大和延伸了其传播空间,实现了人作为文化主体的能动性,再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与非物质传播相契合,使其新鲜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传播价值得以凸显,重要性、接近性得到加强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5):18-25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等人的书信和说辞。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新闻信。《战国纵横家书》上行文书具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属性,"5W"要素较为齐全,同时还体现了中国早期的劝服传播理念以及两面提示、恐惧诉求等传播技巧。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的上行文书已初具现代新闻故事结构,孕育了中国的早期新闻文体。上行文书的传播活动推动了策士与战国各诸侯国君间的信息交流,是唐代进奏院状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传播一词虽然没有被时人广泛使用,但传播无处不在。在唐代异彩纷呈的传播方式中以传播诗歌为主,传播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情感,以及具有媒介性质及功用的其他信息载体等,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廉政文化传播是廉政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廉政文化传播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遵循传播者公信力规律、传播渠道易接近性规律、传播内容易受性规律和受传者针对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对屈宋辞赋作品传播流布的推动为个案,具体探析唐代类书的文学传播功能。并以此管窥类书对古代文学作品除总集、别集这一主要传播通道之外的补充传播功用,揭示类书在古代对普及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李世进 《新闻爱好者》2011,(14):130-131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吴冬 《新闻传播》2015,(4):12-13
媒介竞争特别是新媒体的强劲发展,使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新闻理论的接近性和文化圈理论的亲近性理论指出,接近性和亲近性能有效贴近受众,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为此,地方电视台应该深耕本土新闻资源、传播本土文化,才能赢得本土受众,实现地方电视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萌  吴予敏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69-84+127-128
我国历史上政治传播的法制化奠定于唐代。唐代统治者以法律条文框限了政治传播的核心要义与结构层次,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现存《唐律疏议》及相关法令与司法实践之中。唐律关于政治传播管控的核心是建构王权合法性并保障君主统治的政治安全,对于言论、文书、符印、器物、著作、礼俗等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制始终维护君权至尊与宗法社会稳定。唐代统治者将天文、图谶、历算和部分占卜信息的传播当作“国之利器”善加利用和管控,垄断天文占卜信息和相关人才以消除政治隐患,保证政务信息传播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建立谏议、投匦与告密制度疏通朝廷信息管道,加强对官僚系统和全社会的政治监控。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在唐代就已有报纸流行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朝代。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编辑”、“传播”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都始于唐代。以“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也都始于唐代。唐代也是河南有报纸的朝代。宋人尤袤撰《全唐诗话》卷二有段记载说:“(韩)时已迟暮,不得意,多家居。一日,夜将半,客叩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君名,不从,又请之,曰:与韩’。时有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批曰:‘春…  相似文献   

11.
融媒时代新闻价值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冰 《编辑之友》2015,(1):60-63
融媒时代新闻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是做好融合新闻报道的前提.文章论述了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大新闻价值属性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变化,并就新闻报道操作提出相应见解.  相似文献   

12.
陈岳 《视听纵横》2003,24(6):36-37
李彬所的《唐代明与新闻传播》对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探讨和阐述,使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唐代官方传播、士人传播、民间传播所构成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的核心概念,被人们视为新闻选择和传播时的尺度,直接决定着新闻传播实践的方向和风貌。新闻理论界在分析新闻价值的属性时,通常将其概括或分解为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五种要素,认为这些要素是新闻事实对新闻主体产生新闻价值效应的  相似文献   

14.
黄群 《新闻界》2009,(2):129-130
本文从传播的信息源、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等角度分析了唐代工笔画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东南亚地区的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爱玲 《新闻实践》2014,(10):50-52
核心阅读:中国对外新闻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声渠道。但目前,中国对外新闻网站国际排名、全球网民对中国对外信息网站的访问量以及国际开放性都仍偏低。本文提出应从内容、传播策略、国际合作和网民互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其信息传播的文化接近性、信息吸引力和国际响应性,争取在国际信息平台上具有话语权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尤聪 《今传媒》2013,(1):129-130
唐代饮茶的风气十分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饮茶的习惯,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了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茶经》一书的问世、茶市的兴盛、茶税制度的建立、饮茶的外传等都无可辩驳的证明了唐代的茶文化打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性一页,是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本文拟对唐代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0,(3)
<正>中国文学在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具有明确的传播意识,特别诗文鼎盛的唐朝表现得尤为突出。学者黄俊杰的《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借助大量相关的诗文资料与历史材料,以传播学理论的研究视角来对唐代诗文的传播形态和诗人的传播意识进行考察,深入研究诗文中的媚时、独立、传播、存世、湮没等问题,不仅有助于受众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性情风骨,也有助于其深入思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8.
于茜 《新闻世界》2009,(11):147-148
相较于传统媒体,互联网以其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平等性、自由性、接近性和广泛性的传播特点使公众可以进一步表达意见。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网络舆论更是公众反映问题的聚集地。网络舆论的民意直达性,打破传统媒体精英控制格局,同时又使传统媒体下的受众接近权有所突破。网络舆论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在人民网的“E两会”中表现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对新闻题材与目标受众生活空间的吻合程度的度量”。在新闻业务操作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闻接近性理论随时间的变迁具有可变性,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出发、以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唐代诗歌与邮驿传播之间的交互及相生关系。以《全唐诗》、《唐会要》等文献为研究蓝本,探索邮驿系统在唐诗发生、传播等过程中的作用,即以传播学研究范式观照文学发生的物质载体及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