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探究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非常规应急信息服务经验,可从中获得相应启示,继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并更加科学合理地提供应急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内容分析和网络调查法,从美国应急信息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方式、服务资源、服务内容和服务人群等方面开展调研。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经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政策引领明确应急信息服务地位、多元化形式促进应急信息传播与利用、专业培训优化应急信息服务队伍、多层级协作形成应急信息服务网络、扩大服务人群满足应急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传播突发事件信息的主要方式,应急信息发布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于我有利。因此,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进程中,要做到应急信息发布的主动公开、准确及时,政府官员、学术专家和新闻媒体对应急信息的充分解释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信息是应急资源管理的切入点,为应急决策提供最真实的依据.文章通过分析应急信息资源现存的问题、应急信息资源领域研究的内容结构及其整合意义,提出图书馆基于用户需求的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和服务策略,开展面向用户的应急信息服务,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田进 《中国广播》2014,(10):1-1
近年来,在我国历次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及时传达政令、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协助救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的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5.
李晓北 《青年记者》2021,(17):16-19
应急广播是面向突发事件核心区域内的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应急传播手段,应充分利用新的媒介环境为应急广播公共服务带来的机遇,同时要认识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加紧机制建设和研究,创新服务渠道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应急广播的建设实践中,在高质量信息内容供给、维护、分发和触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应急情报理论与实践可为应急广播建设提质增效提供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文章分析了应急广播与应急情报之间共享的信息要素;论证了应急情报嵌入应急广播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国内外应急广播典型案例中应急情报的体现与应用。应急广播承担了应急情报向公共领域传递的功能,促成应急管理中决策情报向大众情报的转化。实现应急情报与应急广播体系的相互融合,有助于提升广播内容质量和传播效能,有助于创新应急广播运行模式和应用场景,共同实现应急广播与应急情报的公共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回顾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梳理相关研究结构及内容特征,并展望未来研究。[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全评价”体系的评价六要素对21世纪以来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论/发现]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集中于医疗健康领域,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包括来源、交换获取、内容、表达、效用五个维度,主要指标有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未来研究趋势是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混合评价方法、构建完善的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价值]从“全评价”体系角度系统梳理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有助于从信息质量方面提升国家公共危机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杰 《中国广播》2014,(10):11-13
应急广播除了发布预警消息外,在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时候,广播电视可以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体系由体制、机制、法制、预案和应急信息网五个部分构成。应急广播信息传输流程分四步:制作播发、调试分发、传输覆盖、终端接收。目前正在编制修订的《国家应急广播技术白皮书》,将会指导开展应急广播的相关工作。未来我们要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家应急广播体制,确定各级广电部门承担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面向应急决策的突发事件档案开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康林 《兰台世界》2018,(11):32-34
突发事件档案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活动过程的原始记录和一手资料,在应急决策信息保障、突发事件历史记忆保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平战结合"的危机意识、"事件全流程"的服务意识、"多角度多形式"的创新意识、"内外并重"的宣传意识和"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意识,是有效开发突发事件档案服务于应急决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吴喜铧 《中国广播》2014,(10):16-16
军队应急工作是国家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安排,利用现有资源,落实涉及军队的有关工作,形成军民融合、军地联合、资源整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是科学救灾、快速救援的基本要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保障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政策下对用户身份进行快速认证,对灾害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服务中用户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害应急遥感用户信息共享的方法.该方法依靠区块链分布式存储、链上数据安全可靠等特性,由数据中心为各自...  相似文献   

12.
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离不开信息的畅通,而信息的准确是必须的。尤其在当下的“风险社会”,对信息的要求更加严格。每一个社会组织都应该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组织内部信息的有效、准确、畅通是一个重要前提。高校面对风险应该怎样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构建和谐校园呢?建立信息应急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面向应急决策的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是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审视当前研究动态和实践症结的基础上,立足于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能力与应急决策的内在逻辑,提出建构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能力这一命题,分析其能力内涵,并从卫生防疫档案信息的储备能力、整合能力、集成能力、转化能力四个层次阐释其能力结构和内在机理。最后,从不同视角和维度提出卫生防疫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地方电台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四级联动”信息传输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局部地区的信息快速搜集、信息针对性传送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也将为地方电台在巩固广播公信力、拓展信息来源、增强广播信道建设等方面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应急广播传播模式有别于日常状态下的广播,这也对地方电台在应急广播理念、报道方式、内容取舍及记者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情报视角下的城市智慧应急研究——兼谈熵理论的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应急是针对城市突发事件而采取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与智能处理等应急响应解决方案,智慧应急信息资源是智慧型应急管理的支撑与基础。鉴于城市突发事件信息的多源、异构特征,有必要对其进行融合与集成,进而上升到面向应急决策的情报层次的提取与发现。熵理论可以用来揭示城市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而情报是智慧应急负熵流中的关键因素,文章就此构建了相关的情报视角下智慧应急基本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学者们认为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应急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突发事件档案提供服务和档案业务指导与培训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行动科学有效的基础是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充分把握,既包括现行性信息,也包括回溯性信息。因此,有的学者认为突发事件档案提供服务应贯穿应急响应的全过程,首先是为突发事件的预测与预警提供历史档案资料的分析,其次是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相关的档案数据、背景资料和预案文本,最后是为突发事件过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相关的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应急案例信息资源,先是以网络突发事件为例,探索大数据时代应急案例信息资源收集的思路;而后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性,探索应急案例信息资源保管、使用的策略,为科学治理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就是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满足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我们必须要将其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来建设。在我国,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需要受中央的领导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广播可以向社会大众传递各种信息,以保障公民之间的信息共享。本文主要从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入手,进而对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最后就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思路及关键技术展开全面的研究,以供业内人士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国红 《新闻前哨》2012,(10):87-89
消防部门承担着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消防人员常常是各种突发事故中最早到达参与处置的队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消防部门作为官方信息渠道作用、规范消防应急宣传工作,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政府信息公开和社会和谐稳定,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广播媒体平台向公众提供应急信息的服务手段。我国应急广播在先后经历了空白期、探索期、推进期之后,如今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顶层设计。未来,应急广播的发展应在加快立法、地方建设、跨媒体传播和普及教育等方面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