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份晚报——新晚报正式宣布停刊,标志着晚报这一品种在香港消失了。这个消息给内地晚报界不小的震惊,有人甚至惊恐地呼告:晚报已不适应改革的时代了,晚报的末日到了。对此,郑州大学董广安教授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晚报的发展前景还相当广阔,同时晚报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基于此,她果敢地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晚报舆  相似文献   

3.
自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于1997年6月宣告停刊,受到震撼的中国晚报界从此多了一个话题:晚报是不是要走下坡路?中国晚报还能红多久?中国的晚报到底会是怎样的结局?似乎现时谁也说不准。在此背景下,研究一下新时期中国晚报业发生、发展的轨迹,寻觅其中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4.
董天策  谢影月  丰帆 《传媒》2004,(7):20-21
晚报的发展前景引起国人的关注,开始于1997年.这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结束了晚报在香港的历史,国内业界不能引起警觉.但是,这不过是外在的诱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都市报已经迅速崛起,显示出直逼晚报乃至挑战晚报在市场中优势地位的勃兴之势,晚报人不能不感到震撼.从此,"红旗还能打多久"就成为不少晚报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忧.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晚报正走向衰落吗?南海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后一份晚报《新晚报》停刊以来,国内传播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似乎香港的晚报不行了,全国的晚报也将步其后尘而衰落,这是生活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云云。所谓的生活方式变化,多是援引香港的情况,诸如丰富夜生活的吸...  相似文献   

6.
香港报业竞争激烈,晚报销数大跌。据“香港市场研究社”调查,《星岛晚报》下降百分之十三,《新晚报》下降百分之二十九。下降原因之一是纸张涨价,原因之二是受电视快速传播新闻的影响。电视新闻已能将十分钟以前发生的事情作现场直播。而晚报常炒日报的“冷饭”,或经常将西方报纸独家新闻翻译出来交差,更使读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元旦钟声的敲响,《天中晚报》诞生了。 《天中晚报》可谓生不逢时。1997年6月香港最后一张晚报《新晚报》停刊,引起大陆晚报界的极大关注。有人预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晚报将会消亡。这种预言,目前看来尚属危言耸听。但网络媒体的崛起,传媒已面临严峻挑战;都市报的繁荣,使得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的晚报家庭难以招架,确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天中晚报》创刊了。 一年过去了,诞生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驻马店,创业于报业竞争白热化的《天中晚报》竟赢得了驻马店市800万…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2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探究中国晚报诞生的社会及历史因素,回首旧中国晚报之命运多舛.由于政策、资源环境等因素助力,建国以来我国晚报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晚报发展的若干突围之策. 摘要: 约在18年,<香港船头货价纸>更名为<中外新报>,被认为是首份中文晚报.1898年8月2日创刊的<上海晚报>为中国人自办晚报的开端,尽管它只存在了两月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1997年6月香港回归前夕,香港最后一家晚报宣布倒闭。这对于目前中国报刊市场上堪称最红火的晚报一族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值得认真思考一番。我们且不去分析香港的晚报倒闭到底是何原因,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有些晚报在今后报业新一轮的竞争中,难保永远是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11.
从1997年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到老牌晚报《羊城晚报》被《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远远抛在脑后,如火如荼的内地晚报业似乎被敲响了衰弱的警钟,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更令地市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地市晚报真的陷入四面楚歌了吗?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12,(9):13
海外媒体报道,2012年8月20日,自1997年停刊的香港《新晚报》,15年后以免费报章形式复刊。复刊后的《新晚报》,将每日发行20至40万份,周一至周五在港九多个地铁站和零食物语分店免费派发,全年发行250期,交由《香港商报》在深  相似文献   

13.
国第一部记录新中国晚报事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大型工具书──《新中国晚报五十年 鉴》将于10月由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中国晚报五十年鉴》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编。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为晚报五十年概述,对五十年来新中国晚报事业的发展历程、晚报新闻业务的基本特色、经营管理的演变与现状、晚报协会的主要活动、晚报理论的研究成果等,作了全景式报告。第二编为新中国晚报五十年大事记,按年度记载了晚报界的重要事件。第三编为新中国各家晚报简况,汇集整理了全国100余家晚报的基本情况、报纸小史、主要特色等。第四编为新…  相似文献   

14.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都晚报总编凯兵表示,无偿支援拉萨晚报一台球震打样机,并由成都晚报无偿培训技术人员。拉萨晚报已派两名同志前去受训,待培训结束后一并将机器运回。在此之前,乌鲁木齐晚报已向拉萨晚报赞助3000元。还有不少晚报的领导主动和拉萨晚报联系支援事  相似文献   

15.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中已占绝对多数。但地市晚报之间发展并不平衡,10多年过去了,有的晚报发展壮大起来了,也有不少晚报尤其是中、西部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晚报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成为集团或母报的负担。细究起来,缺乏肥沃的经济土壤是根本原因,整体办报资源、实力和观念与体制受限也是重要的原因。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有可能使地市晚报获得新的发展。一地市晚报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与生俱来的许多局限。随着办报实践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和明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具体而言,《银川晚报》为兼顾机关报和晚报特性作了哪些尝试?石晓奕:《银川晚报》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晚报晚出。作为当时宁夏报业市场上唯一的晚报,读者的期待很高。我们在形式上和报道手法上不断创新,试图与《宁夏日报》有所区  相似文献   

19.
霍春光 《新闻记者》2003,(10):23-23
改革开放以来,晚报事业的发展走在了各类报刊的最前沿。到2002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发行的晚报已有139家。老晚报的复刊与新晚报的创刊,给报业市场带来了新的繁荣,给广大读者送去了精美的精神食粮。这本是可喜的,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晚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弱化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趋向,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一、“取长补短”与“取短补长” 报业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无非是  相似文献   

20.
年前在上海举行的1992年全国晚报会议(全称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次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就是:迅速繁荣起来的我国晚报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劲旅;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晚报向日报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在这次全国晚报会上,不时听到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晚报热”或“晚报现象”。晚报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在我们的新闻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这也充分表明,晚报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目。所谓的晚报现象,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对新闻改革,乃至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带来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