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一、退回来想想。由特殊到一般,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最基本手段。对一些计算先退到个别的、特殊的对象,再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可巧妙得解。 例1 计算:1992 1991-1990-1989 … 4 3-2-1 巧解:不用动笔算,第一个数1992便是答案。 分析:这是一道加减混  相似文献   
22.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就是一种用调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促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从而启迪心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语,可使教师的授课变得风趣有味、诙谐机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有助于刺激学生大脑神经去快速理解、接受和牢固记忆新知识。 一、用幽默语,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将会更好地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郁兴趣,进而达到调动他们认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笔者一上课贴出  相似文献   
23.
求积图,看的角度不同,获得的解题思路就不同。如果在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图中,巧作图形变换,即在原图上分分、补补、折折、展展,其解题思路宽而活、多而巧。请看:如右图,甲、乙为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94铜川矿务局小学毕业会考题选]  相似文献   
24.
2002年全国“我爱数学”少年夏令营数学竞赛,有这样一道趣题:“小明和小英各自在公路上往返于甲乙两地,即到达一地便立即折回向另一地不停地运动,设开始时他们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若在距甲地3千米处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在距乙地2千米处,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本题不偏不怪不超纲,是常见的多次相遇问题。但来自境外的菲律宾、台湾、澳门和境内的各地市共600余名少年数学精英,对本题只想到一种情况,给出一个答案,漏掉了另两种情况。这道题完整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可画图分两种情况,得出3个答案:情况1…  相似文献   
25.
近期全国举行的1998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将分母为15的所有最简假分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第99个最简假分数的分子是多少?”本题不超前,不超纲,不偏也不怪,活而不难。但笔者在评改某考点的224名学生答卷时,发现只有2人答对,错解率高达99.1%。我认为错解率高的根本问题是考生知识面窄,灵活而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不强,也暴露出  相似文献   
26.
数学兴趣是学习数学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没有丝毫数学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笔者试就数学兴趣的感染与发展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以身作则,感染兴趣。 十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数学教学,既感染学生,又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我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感染学生:①努力做到教法灵活娴熟。我近几年教毕业班,给自己立了目标,即备课常备常新、教学常教常新。每天抽空读教育教学杂志,做好笔记(每学期记2本),每周让学生传看,现已制度化。②每天演习题目(含教材例、习题),注重一题多解,多中求佳。课外活动或数学辅导时,师生交流,主要让学生看看我的作业本、演草纸与习题巧解集。逐步让学生懂得解题是一种高级享  相似文献   
27.
怎样使学生通过解题活动领悟数学思想,活用数学方法,训练数学思维呢?我认为一法多用是途径之一,下面谈谈我的肤浅做法。▲用假设法解求积问题例1.如图,在一个梯形内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10与12。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下底长的2/3,那么余下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96小数奥赛题)  相似文献   
28.
小学数学课外辅导要把握好度乔有平(陕西省新川水泥厂学校)纵观一年一度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决赛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题目的内容没有超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也没有超纲。但是,在辅导实践中,有些教师或教练员由于没有吃透大纲,没...  相似文献   
29.
先算后填     
图形填数是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奇妙无穷,是一座数字的迷宫,它能吸引许多小朋友迷入凑填之中。然而,凑填具有盲目性,凑填成功,兴趣大增,凑填失败,费时费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填数合理有法,迅速准确,不重不漏?我认为先算后填是有效方法。怎么算?怎么填?例说如下: 例如,将自然数1,10,19,28,37,46,55分别  相似文献   
30.
拜读了贵刊92年第二期刊登的万如英同志的“有趣的两个数”一文,颇受启示。经笔者探讨补充如下: 万文所选的两个数,属于“数型”问题,探讨此类问题能把算术与数论和代数相互联系起来,可以发现特殊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获知数学领域中的许多重要内容,这对教师的业务提高很有帮助。数型问题趣味性强,新意浓,它包罗万象,无固定的模式可套,无现成的规律可循。因此,必须要考察具体数字模型,寻找出规律,方可趣题妙解。如,由观察特殊数型1 1/2+3=1 1/2×3,1 1/3+4=1 1/3×4,……可以获得:(1+1/n)+(n+1)=(1+1/n)×(n+1);由考察数型1-1/2=1×1/2,2-2/3=2×2/3,……可得:n-n/(n+1)=n×(n/(n+1));由研究数型1 1/3+2/3=1 1/3÷2/3,2 1/4+4/3=2 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