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
文章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32.
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为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设计有氧耐力素质运动处方两套,为跑跳走组合、篮球组合。结果表明,应用本研究所设计的有氧耐力素质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有效改善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健康水平。应用健身运动处方组织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对教学活动的最直接有效的支持手段,对目前国内高校教参信息服务方面存在信息孤岛、缺乏元数据规范、系统不完善和无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问题,以CALIS三期全国教参项目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指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
构建包括7个隐变量(用户经验、用户需要、用户预期、质量感知、价值感知、用户满意度和用户忠诚)的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然后利用Smart PLS软件实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并探讨该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本文首先针对上海地区6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纸质资源、纸质特色馆藏、中西文电子资源以及自建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立足于上海地区高校参与共建共享的现状,对已有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地区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构建上海地区统一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平台及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6.
张超  任磊  何薇 《中国科技信息》2012,(21):149-150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教育水平和科学普及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发展对公民的知识的增长和科学信息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科普设施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机构经常开展的科普活动和专业技术培训等也成为公民获得科技信息的途径。农民作为中国公众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点人群,在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和途径上有独特的特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获取渠道成为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数据已经部分调研案例来阐述农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现状与变化。  相似文献   
37.
高校图书馆数字基座是一种支撑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其核心结构由数据中心、业务中心、基础服务中心、物联中心和AI服务中心组成,为业务转型和服务创新提供数据能力、通用业务能力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支撑。本文以复旦大学图书馆数字基座的建设和成效为例,探索高校图书馆数字基座的建设思路、策略和方法,提出数字基座的建设需要在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引下,适度超前规划并完善总体信息技术架构;围绕用户需求,从平台工具、数据资源、运营机制、场景创新、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构建和持续演进。  相似文献   
38.
追赶运动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运动过程复杂,综合性比较强,出错率较高.对此类问题,应认真审题,挖掘条件,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情景,画出物体运动的简图和v—t图像,再根据v—t图像的几何意义,列式求解.请看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二元关系传递性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二元关系传递性判定定理的证明及传递性定义的深入分析,本文给出两种用于二元关系传递性判定的快捷、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任磊 《内江科技》2007,28(12):32-32
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对数学建模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必修课和专业课设置不合理有关,应对高校数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提出具体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