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浙江省每两年举行一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精彩的教学过程.下面笔者以最近的两节荣获一等奖的同课异构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为例,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便于区分,以下分别称呼两位教师为“教师甲”与“教师乙”.  相似文献   
42.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3.
俞昕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5):20-24,29
数学是很美的,这是数学家与科学家们一致发出的感叹.但为什么我们的数学教育却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呢?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体会数学之美,而只是被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拖得筋疲力尽,这是我们数学教师一直苦恼的事情.笔者究其原因,觉得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也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相似文献   
44.
俞昕 《数学教学》2014,(1):12-14
本学年笔者指导一名青年教师(下面简称C老师)的课堂教学与教科研工作,笔者把师徒结对看成是一种互帮互助、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有效方式.前不久学校进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题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笔者与C老师共同研究备课,在C老师展示结束后,通过评课与再次研究备课,笔者也对这堂课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作为此次研究备课活动的一个收尾(因为C老师授课的文科班与我授课的理科班进度不一样,这块内容文科班先于理科班).  相似文献   
45.
正滚滚浊世里,"师道"如何?哲学家们即使不直接探问教师或教学的议题,在其思想中却经常蕴涵着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教师图像侧写.我国数学教育与数学哲学的领头人郑毓信教授曾指出:数学教育哲学主要包括这样3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数学——即所谓的数学观;第二,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育——涉及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教育的目标;第  相似文献   
46.
俞昕 《中学教研》2008,(12):1-3
徐利治先生曾经讨论过一个关于“数学创造力”的公式:创造力=有效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审美能力.此式中的“审美能力”是指心灵中感知数学中的和谐性、简单性、对称性及奇异性的一种直觉能力.从数学发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来自审美直觉.任何数学科学的创造发明都产生于观念的选择,而最佳选择的出现归因于无意识里的“审美直觉”,这种直觉是人类一种最高层次的心智本能,正是这种心智本能会导致发明创造.心智本能在人的心智机制中往往潜藏得很深,  相似文献   
47.
在最近本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一堂获得一等奖的《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获得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下面让我们先来共同欣赏一下这堂课整体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概述1.1设置"思维生惑点",唤起学生认知兴趣  相似文献   
48.
高中数学新课程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注入新鲜的血液.笔者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镜”意识,在工作中摒弃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定势思维和“一俊遮百丑”的偏颇思维,用变化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49.
历史往往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  相似文献   
50.
当今的数学课堂已经今非昔比,过去教师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师道尊严,权威不可动摇,而现今新课程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已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流,课堂的主角已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但有人也对此提出异议,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可谓是百家争鸣.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堂的"常态课"与"观摩课"或"比赛课"还是有区别的,"常态课"追求的是实效,学生通过一节课45分钟的学习,是否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否真正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技能上是否得到提高?对数学是否产生持续性学习的兴趣?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教师至少应该在3个方面进行长期的努力.这3个方面相互辉映,共同作用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笔者称之为数学常态课的"三潭印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