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类前行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民族缺少质疑的精神,那将是一个没有生机、没有前途的民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并能绽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下面结合具体的课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92.
“补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白”作为一种操作技巧,经常被用在绘画上,近年来,语文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补白”的方法。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补白,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补白”补什么呢?一是诗歌、散文的意境补白诗歌、散文的意境指的是生活图  相似文献   
93.
有书为伴     
我是一个善感的女孩,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很容易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感动。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迷蒙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邂逅,甚至于一滴雨水,一丝春风,一缕阳光,一幅画面……都能于不经意间拨动我年轻而敏感的心弦。  相似文献   
94.
文学知识     
我们在阅读唐宋诗词时,经常感受到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过程中,与色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曾说过:“天下之物,不外形色。”因此,艺术要反映  相似文献   
95.
正《渔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的"生存选择"板块选录的文本。这篇文本采用问答体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十分精彩的对话,表现了两种看似对立的人生态度——积极和消极,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屈原和渔父。初次教读这篇文本时,我按照教师指导用书提供的观点,对渔父作了这样的定位:渔父是一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明哲保身、与世无争、超然世外的隐者。然而,课堂上,在分析探讨人物形象时,学生并没有像我预设  相似文献   
96.
正"补白"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白作为一种操作技巧,经常被用于绘画中。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补白的方法,即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补白的内容,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  相似文献   
97.
正个性,西方也称作人格,就是个别性、个人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需要等实施教学,以求得个性化发展,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一种个性化教学理念。如何实现这种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回归?下面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加以阐释。一、设计"开放问题"课堂问题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问题还应该突出开  相似文献   
98.
过去,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似乎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但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各类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所在的区域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进行了提速,但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甚至不愿意再来参加培训了.笔者长期在基层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深感当前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存在一些误区,迫切需要引起培训组织者、培训方案设计者、培训机构和培训专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
鲁迅的小说《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对小说中出现的"路"、"花"、"枯草"、"乌鸦"等物象进行了详细分析,课后思考题中也有所涉及,而对小说中出现的另一些物象"灯盏"、"灯笼"、"狗"、"茶桌"、"夹被"等几乎没有分析,但是这些物象在小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读  相似文献   
100.
课内讲授多、问答多,学生语言实践少、自主学问感悟少、兴趣匮乏等高耗低效现象在现今的课堂中依然比较突出,其最终会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课堂教学应该从低效走向高效,然而,教学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常思"三度"。一"思"学生的兴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