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世纪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由“从上到下”的研究方式向“从下到上”的研究方式转变。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在《艺术原理》之中,也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艺术家型的美学家”与“哲学家型的美学家”——即具有“哲学素养的艺术家”和具有“艺术趣味的哲学家”之分。前者熟知什么是艺术和怎样创作艺术;后者虽然擅长于理论的建设工作,然而往往由于对艺术事实的陌生,使他们的理论建设归于无效。 这种情形,不仅在国外屡见不鲜,就是在国内的美学研究之中,也屡遭诟病。哲学家们会嘲笑艺术家笔下的理论太“语无伦次”,而艺术家们也毫不客气地将哲学家对艺术的阐述斥之为“胡说八道”;当美学家对“究竟什么是美的本质”和“什么是艺术”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却并没有妨碍艺术  相似文献   
22.
看书琐记     
今之图书,能逃出“无错不成书”之厄者,寥寥也。然古之善本,亦未能免。兹举《风俗通义》为例。藏于北图之元大德间刻本,因原版断裂,印工无识,将卷第九节一叶上截三字印于第二叶,而将第二叶上截三字印于第一叶,遂不可向读。瞿镛铁琴铜剑楼,宋、元善本甲于吴中,然收藏之《风俗通义》,  相似文献   
23.
‘肆吾意之所适’──读饶宗颐《澄心论萃》刘墨从书店的书架上,看到饶宗颐先生的《澄心论萃》,书脊上的字那么小,但却是那么的典雅。轻轻地抽出,翻开,细读:“踏遍街道,最感到珍贵使我留连不愿离去的地方,要算那个钟表博物馆,里面见到的是倒流的时间留下来的无数...  相似文献   
24.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高度结构化的体系,但人们进行言语活动时,只意识到说话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到咱己说话的语言结构,其原因是说话人已经把这些结构掌握到了高度自动化程度,说话时已形成了习惯,因而不自觉地加以运用了这些结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外语教学应当首先让学生学会不自觉地运用所学的外语的语言结构,这样就能把所学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变成新的语言习惯,这种习惯可以用‘喇激──反应──强化”的教学程序获取。在教学中只要采取积极强化措施、持久模仿、反复操练、大量实践,是可以使这种行为形成习惯的…  相似文献   
25.
恋爱知高校     
刘墨 《中国新闻周刊》2010,(24):44-44,46,47
从恋爱来谈一个大学的好坏,似乎是一个相当怪诞的剖析面,但在实际的校园里,“恋爱”往往关联着学校的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26.
刘士林认为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 ,讲“中国话” ,应特别注意关照现存的边缘话语和非主流话语 ;丁少伦从当代性、文化的具体性、文化的解构和创造等方面阐释了其出版理念 ;张强认为新的人文话语的选择的关键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先锋性 ;朱国华分析了中西方两种诗学叙事话语方式的优长和缺失 ;骆冬青认为主流之外的“边缘”、“正统”之外的“异端”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话语的灵魂的源地 ;刘墨分析了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位置话语空间和类型  相似文献   
27.
乾嘉时期的学术赞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术的发达,一方面有赖于学者自身的努力,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研究和著述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求助于官府或私人的资助。因此,研究乾嘉学术,不能不研究与学术有关的赞助人,不能无视我国制度史上一项很特别的制度———幕府制,不能不对卢见曾、朱筠、毕沅和阮元等人的学术赞助对乾嘉学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28.
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生活方式.这一切构成了彼此文化上的差异,忽略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误。因而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界日益认识到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七十年代以后.外语教学研究工作者很少再有人从理论上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外语教学界在文化教学方面已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文化教学的发展。在学习外语时,如果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缺乏认识和了解,即使外语基本知识掌握得再好,一进入交际…  相似文献   
29.
由性理转向经史:明清之际学术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17世纪,中国大多数学仍然恪守理学道德心性的思辨体系,但有少数学却转而根据实证标准从事经史典籍中的事实性考辨。在顾炎武之前,归有光、唐顺之、钱谦益以及陈第、方以智的学术取向,都与明代的性理之学迥异。这表明,在乾嘉学派形成以前,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学在从事经学、天、小学、地理以及数学方面的实证性研究,由他们那里发轫出来的学术意识与研究方法,恰是清儒考据学重要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0.
王国维是近代史学的代表人物,曾被认为是"新史学的开山"。由于经学在近现代不受重视,王国维的经学研究成就在现代人眼中似乎远不如他在文学、哲学、史学等领域的贡献。但是,在王国维东渡日本之后由文学、哲学转向史学研究的过程中,经学却是他日后取得伟大成就的突破口。在王国维那里,经学既不是像康有为那样属于今文学传统,也不是像章太炎那样属于古文学传统。他所做的工作,无疑是晚清民初经今古文学之争中最独具特色的:通过对《史记》中"古文"含义的研究,他弄清楚了汉代初期古文的意义;通过对《汉书》中"古文"含义的研究,他弄清楚了东汉初期古文的意义;通过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他弄清楚了《说文》中所载古文的意义;通过对魏三体石经的研究,他弄清楚了魏晋六朝时期的"古文说";通过对汉代古文学派的系统研究,王国维弄清楚了"古文"由字体转为学派的意义。总之,王国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充分运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新发现的新材料,对经学以及经学史作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