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6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本文在分析我国及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应型、内涵型、质量型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2.
73.
我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存在重学历轻学术、重职称轻称职、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重奖惩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为此,2016 年8 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总要求。2017 年8 月教育部公示了中国人民大学等40 所高校入选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示范校的确定将进一步推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的进程。此次确定的示范校旨在更好地贯彻《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探索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74.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清华大学处分11 名研究生 违纪行为的做法,无疑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效应。具体来说: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具有 示范效应,对高校在学研究生具有警示效应,对高校回归其初心具有强化效应,对高校的学生管理 具有普法效应,对高校研究生培养具有反省效应。  相似文献   
75.
当前大学面临校园性骚扰、校领导腐败、论文造假风、科研浮躁风和人才功利化五大顽疾,何以治理顽疾摆脱困顿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十九大吹响教育要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之际,新时代大学需要顿悟并积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倾听真理的呐喊与召唤、吸纳社会的质疑与批评,进行自身的反省与自新,毫不犹豫地开启治理顽疾、摆脱困顿、回归求真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76.
大学转学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国内外大学都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转学。但是,本是 985 重点院校的湖南大学,2014 年违规接收了17 名从外校转入的硕士研究生, 被社会舆论质疑存 在“暗箱操作”。尽管湖南大学已经撤销了同意17 名硕士研究生转入的决定,教育部也对湖南大学 违规转学做出了严肃处理,但此事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 表面上来看,仅是转学制度漏洞与违规转学问题,但从本质上讲,就是社会舆论强烈质疑的特权腐 败对教育公平的践踏。  相似文献   
77.
回眸2019年被社会高度关注又被舆论广泛热议的高等教育话题,有利于我们在通过社会舆论详实而客观地记录鲜活的高等教育历史事件基础上,及时发现公众视域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反思存在的现实问题、总结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进而寻求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前进道路。基于此,笔者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每日教育评论"栏目搜集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通过分析其影响深度与"百度"搜索量进行研究与筛选,在确定每月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的前提下,再参照社会舆论对每月热点话题的各种议论,以教育评论者的视角进行理性梳理与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78.
取得非凡成就的莫言、屠呦呦和韩春雨的教育经历极其平凡,相比之下在古代科举和现 代高考中获得状元的人中多数业绩平平,这个事实颠覆了我国社会(包括教育)对人才和教育关系 的习惯看法。有关科学研究也揭示了,自古“状元难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难高中状元”这一极为 独特的文化之谜。事实上,这一文化之谜隐藏着业已存在千余年的“人们追求的优质教育,难以培 养杰出人才”的文化悖论。要解析这一文化悖论,需要从反省我国教育质量文化之精神文化、物质 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误区入手。  相似文献   
79.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实名举报校长的举报信在网络曝光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围观。从网络舆论发酵过程来看, 合肥工业大学与其他陷入网络舆论漩涡中的大学一样,一边是喧嚣的舆论,一边是沉默的大学;一边是迷茫的网友,一边是粉饰的大学。在波涛汹涌的网络舆论大潮袭来时,一些大学的理性迷失于息事宁人的情态,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大学在社会中扮演着象征知识和文明的角色,理性的大学应该坚持求真务实,应该能正视自身问题。尽管在大学庸俗化、官僚化、商业化存在滋长态势的当今社会,坚持以大学理性解决内外部关系,依然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80.
自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排名出现以来,社会质疑就一直没有停歇过,诋毁多于赞誉。可以说,大学排名是“在骂声中成长的”。为什么诋毁者多呢?概因人们对大学排名的曲解误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社会危害。可是,无论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大学排名已经是难以消灭的客观存在,并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认识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讨论大学排名的生存还是死亡,已经没有什么 意义。我们能做的是,认识大学排名存在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大学排名方案、规则与制度,让大学排名依据排名目的更好地服务社会。中国“双一流”建设遴选在即,我们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宗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