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综合类   4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6年1月16日,一位女青年坐客央视“小崔说事”栏目,介绍她为了使牙膏盒内的牙膏尽可能地作到膏尽其用的故事。她在牙膏盒外加套了一个矩形方框,当方框徐徐往上推动,盒内牙膏可以全部挤出而不会有残留,为此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引起了数十家牙膏生产厂家的浓厚兴趣。为了方便记事和记录电话号码,一个日本人在电话机旁打了一个用于插笔的小孔而获日本发明专利和一笔不菲的专利金。  相似文献   
92.
一位同行问我:刘老师,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这种说法正确吗?起初,我想底部与最底部、最低处无异,就认可了.但是,她说答案要求按教材"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之后,我查阅了现行初中化学教材19页.教材对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叙述,应当是字斟句酌的.  相似文献   
93.
谈谈氯水在化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2溶于水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常温下溶解度不大,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Cl2。二是溶解的速度并不快。  相似文献   
94.
按教材所述的方法—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新鲜感了 ,如果用下述的方法—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学生可以观察到许多趣味现象。如图 1,试管里盛有约 1 2体积的饱和食盐水 ,剥开电话用的导线两端 ,露出一红一蓝塑料包裹的铜丝。导线的一端伸入饱和食盐水中 ,另一端跟 2个 1号 (或5号 )干电池的两极相连接 ,电解饱和食盐水立即开始 ,可观察到的趣味现象如下 :图 1(1)液面下跟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 (阴极 )变黑 ,同时伴有大量气泡 (H2 )产生 ;跟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 (阳极 )的色光泽 (紫红色 )不变 ,只是铜丝由粗变细。…  相似文献   
95.
一、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实验 初中化学课文指出:“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紧接着下面又注释:“氢气在玻璃导管口燃烧,火焰稍带黄色”。  相似文献   
96.
一、氢气纯度的正确检验方法 当准确判定氢气发生器排出的氢气已十分纯净时,将三支试管用排水法集满氢气,按下表所列三种操作做氢气的爆鸣实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7.
对几则化学实验的再认识刘怀乐(重庆市四十一中学630013)1.Fe在空气中燃烧生成Fe2O3我在一个偶然间发现,Fe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红色Fe2O3.实验如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安放一块去了石棉网的铁丝网(2).当铁丝网烧成红热时,用药匙(1)在铁丝网上...  相似文献   
98.
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没有闪现过溴水还会跟苯发生什么反应,因为:(1)大中学校的基础有机化学教材里普遍有这样的结论:溴水不跟苯发生反应;(2)在许多练习题中,甚至还有用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都作为苯和苯的同系物的鉴别试剂。笔者又从文献中了解到,说溴水能跟苯发生取代反应。于  相似文献   
99.
学生对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在对这些性质的理解上有片面性又是相当普遍的,以下的调查考试题的错误答案可以说明这一点。 调查考试题 错误答案 1.能在试管中稀释浓H_2SO_4吗? 不能 2.浓H_2SO_4滴在蓝色石芯纸上 很快碳化 3.CaCO_3粉末放入浓H_2SO_4中 不反应 4.脱脂棉放入浓H_2SO_4中 立即变黑  相似文献   
100.
自《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两个杂志创刊以来,所发表的有关石油裂化实验的文章,有十四篇之多。可见广大化学教师研究这一实验的浓厚兴趣。一方面说明这一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实验是难点实验。就已发表的十四篇文章来看,改进的动向可以归纳为三点。 1.把功夫花在催化剂的选择、制备和用量上,或者说把这一实验成功的关键归结于是否找到并用上了具有很高活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