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在简要介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基础上,结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特点,构建并提出了相应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通过2007年以来的培训和参赛实践,证明了竞赛培训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正日益的提高,同时环境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面对逐渐恶劣的环境现状以及迫切的环境全球化趋势,人们一定要改变以往开采资源与利用环境的形式,加强环境管理,提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3.
刘晓杰 《考试周刊》2012,(51):92-93
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必修课中的主干课,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外语能力的综合课。一直以来,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读写能力强,但听说能力跟不上。这明显影响了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改革以后,听力难度加大,更加注重综合运用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入手,通过运用听说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为今后的实际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经过几年发展,正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过去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与此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由过去服务毕业生的阶段性指导,转变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指导的内容也由过去的就业技巧的突击性授课,上升到职业生涯的个性化引导,概念性的理论工作逐步转变为具体的实践引导工作与理论体系相结合。但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45.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是本科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其质量严重滑坡。文章针对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6.
结合专业调整及教学和教材体系改革介绍了粉体工程综合实验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有力平台。  相似文献   
47.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日常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承担起职业咨询师的责任.但是高校指导教师在职业咨询领域有着异于普通职业咨询师的特殊性,并集中反映为角色多元性、对象单一性、关系双重性和工作矛盾性这四个特点.文章从职业角色、咨询对象、咨询关系和工作职责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咨询工作的特殊性所在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充分发展并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及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  相似文献   
49.
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学”课程是物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光学与日常生产生活、航空航天、科学研究、学术前沿较为密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法及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依据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标准及相关要求,对“光学”课程实施了“五位一体”的整体改革。统筹设计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育人方式、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的改革方案与举措,有效保障了课程目标、育人效果的达成与提高。  相似文献   
50.
江苏省自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职教体系中本衔接项目的建设,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通过对江苏省中本衔接项目初期试点、规模扩张、稳步实施的三阶段发展历程的梳理,发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申请准入条件尚需规范、过程监控成效尚不显著、校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学生对质量文化的认同感缺乏等问题,需要完善中本衔接项目的准入标准、健全中本衔接项目的过程监控机制、打造校政企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积极培育学生质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