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20世纪60年代至今.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摸索,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和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教师的从业标准也大大提高,教师的资格认定完全走向了正规化和法制化。时教师专业化教育的认识尤其深刻。同一时期,我国的教师教育起步较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知较少,对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知之更少.以法律形式确定教师的专业地位、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就是近两年的事,笔者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对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必须要厘清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探讨.以期纠正目前存在的教师专业教育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2.
自科举制度产生后 ,读书、应试、做官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历代科举及第者甚少 ,为了中举及第 ,于是 ,“通关节”、“冒名顶替”、“挟带”、“替考”等舞弊手段在科场上纷纷登场。历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深恶痛绝 ,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和惩治手段。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历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对当今严明考场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我心像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化生活过程中,通过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形成自我的人格特征。大学生的自我心像优劣是衡量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能否成为优秀学生的条件,优化大学生自我心像是激发大学生奋发图强精神和形成人格魅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乃是当前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而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措施。故基础教育要彻底摆脱升学教育模式的束缚,必须将其全面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教育思想上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转变,也是当前教育基本理论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何谓素质教育?为何要实观这一转变?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择要阐述。 一、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中近年来才出现的专有名词,源于“素质”却不等同于“遗传素质”中的“素质”。“遗传素质”中的“素质”原本是心理学的一个专用术语,系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征,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如一个人发音和听力很好的话,则其具有音乐素质。显然,这是从遗传这角度去认识人的素质,而素质教育是“素质”一词的内涵扩大和延伸,即泛指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是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总和。其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对自己和社会的期望较高,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由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特点,面对学习、生活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正确应对,从而引发了心理动荡不安而产生了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全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对教育的需求与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 ,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通过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育活动、教师与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关系来探讨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满足不同教师的优势需要,改革和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为教师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从而使教育在培养人的能力方面 ,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克服这一缺陷唯有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就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卢奔芳 《教育与职业》2007,(30):156-159
本研究以压力的认知现象为理论基础,以交互作用理论为依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了解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以及不同学校、不同教学成效教师在职业压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教师成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教师普遍认为教师职业压力大;不同教龄、年龄、学科教师之间压力程度差异不大;不同学校教师之间压力感差异显著;不同教学成效教师之间职业压力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乃是教育体制中的最高层次,它同样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场所,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既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以及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一样,高等教育的模式也就完全不相同,即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手段以及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今天高等教育的标准,作为衡量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高等教育的准绳,但并非说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高等教育都是彼此孤立地存在着而无前后的关联和同一属性,一切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