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正>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以精品战略提升主流媒体首位度,更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自集团将2017年确立为“生产年”以来,内容生产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集团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过去六年,先后获40个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10件,二等奖17件。我们冲奖但不唯奖,要奖项更要流量,全力以赴锻造精品、擦亮品牌,获得上级肯定、读者好评和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双传学 《传媒》2021,(10):15-1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新华日报》创刊83周年.作为我们党第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忠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主流媒体肩负着自身转型和助推国家现代化的双重任务.以《新华日报》为"旗舰"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  相似文献   
13.
论班级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素质使其全面发展的土壤。研究和建设班级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班级文化的本质近年来,校园文化的研究工作蓬勃开展,而班级文化的探讨尚未形成气候。关于班级文化的概念,散见于一些书刊中的说法很多,有人认为班级...  相似文献   
14.
15.
全面抗战时期,加强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日报》的对外宣传,注重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依托建构话语体系,以生动事实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以"借口说话"为策略拓展传播渠道,以内外协同为原则强化议程设置,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把握了外宣舆论话语权。《新华日报》不仅开创了革命战争年代对外宣传的崭新局面,而且集中展示了"胸怀天下"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也为当前的外宣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宝藏     
去年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理想,心中非常懊恼,久久不能平静.写信告诉爸爸后,慈爱的父亲非但没有责怪,反而亲切地引导和安慰我,告诉我:"石灰岩溶洞里的岩液,经过千年百载的缓慢凝结,才形成奇姿异态的岩乳、石笋;照准一个方向下滴的水滴,经过天长日久的冲撞,能把岩石滴  相似文献   
17.
当前,"微时代"成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语境,加强与改进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唯有因势利导,以"微时代"为契机,将教育与时代主动对接,以科学、合理的路径与举措加强与改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突出人本化、生活化;积极改进课程,提升教师媒介素养,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全面占领舆论阵地,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我国青年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在他担任共和国总理期间,满腔热忱地引导青年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我国青年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青年教育所作的许多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至今对我国青年健康成长仍然有指导意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青年成长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周恩来一贯要求青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站稳立场建国之初,许多青年对社会主义事业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因此,教育青年热爱党,热…  相似文献   
19.
双传学  林培 《新闻战线》2023,(11):20-23
做好调查研究报道是党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应着重解决与人民群众“隔了一层”问题。只有转变作风,走深走实群众路线;践行“四力”,练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基本功;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推动调研;奔赴现场、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做好调查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20.
双传学 《当代传播》2023,(1):67-73+86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华日报》代论作为“我们党的领导人发表党的主张的一种最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话语争夺场域中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为凝聚抗战共识、提振抗战信心、壮大抗战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种典型的话语实践,代论是报刊社论的一种特殊的变体形式,具有作者权威、主题重大、影响深远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话语框架。本文基于甘姆森的话语框架理论,分析1938-1947年《新华日报》的52篇代论文本,将其话语框架总结为斗争实践、道理劝服和信念鼓舞三类,并结合话语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透视其所体现的“苦难-斗争”(行为)“、理解-认同”(认知)“、共情-感召”(情感)三种动员路径,洞悉其在斗争解放、政治认同和情感凝聚三个维度的共意动员价值。通过对代论话语实践的框架分析,可以勾勒出意见性话语实现民众共意动员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填补或丰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