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已经发表十周年了。十年来,题词的精神——“改革”,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掌握,并转化为生气勃勃的教育改革实践。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历史性变革的今天,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发表十周年,值  相似文献   
82.
新年寄语     
当诸位同仁拿到这期学报时,新年的钟声早已响过。但我还是请大家接受代表编委会送出的这一份虽然迟到、却是诚挚的祝愿和真切的感谢。祝愿大家在新年中有新的发展,感谢大家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 前任主编瞿葆奎先生与副主编张瑞藩先生、邵瑞珍先生等几位前辈,用自己的心血辛勤耕耘,使本刊成为我国教育界钟爱的一块“学术园地”,并因它的  相似文献   
83.
我很喜欢研究的生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丰富,非常有价值。因为能看到人的变化,而这正是教育的最根本价值。如果教育进行了半天,人却没有改变,只是做完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那你就没有尝到教育的真滋味。在当今社会中,个人的终身学习到底是怎样的概念?有的人认为,所谓终身学习,就是不仅读到大专,而且要读到本科,再读到硕士、博士,以至留学;第二类人认为,我自己集中地搞一些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还有人认为,我在工作中,一面做,一面学习。我理解的终身学习,就是把整个人生,所有的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生活。不要把学习看做是很刻板的,只有在…  相似文献   
84.
“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生命基础”这一命题的内涵是: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而生命构成了教育的基础性价值。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教育活动就其过程的本质来看是…  相似文献   
85.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相似文献   
86.
"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论纲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中国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进入一个因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确立而产生深刻社会转型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一代新人,需要新的教育。基础教育的改革在新教育体系中具有奠基性的价值。本试验就是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而  相似文献   
87.
重视教育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而且历来不就教育论教育。 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学校教育工作搞不好,关系重大”,我们不能让别人认为“共产党只讲武化、不讲文化”,“解放以后就需要有本事,能为国家建设做事的人”。当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  相似文献   
88.
叶澜 《上海教育》2007,(10B):33-33
十分有幸能参加吕老教育思想研讨会,可以直接向吕老祝贺积其一生心血和对教育之爱的《文集》的出版,并与在座各位相聚,共同思考和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吕老身上学到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9.
叶澜 《中学教育》2011,8(2):5-14
十五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为素质教育深化研究提供了经验与成果。它创生了"深度介入"的新研究方式,以改革要解决的问题重心为标志,经历了探索性、发展性、成型性三大阶段。它形成了推进改革的策略系列,包括整体策划与分段实施相结合、日常实践持续开展与关键节点集中交流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梯度放大相结合。它建构了"推进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评价以推进改革发展为目标,对项目的系统设计以整体性和结构性为特征;评价过程是改革研究的有机组成,是华东师大理论研究人员对研究不断清晰、反思和进一步发展策划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
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   总被引:94,自引:4,他引:94  
用断想的方式,对20世纪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深层生存困境作了反思,提出了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局限与超越的问题,强调研究教育的思维方式从简单走向复杂的必要,强调教育理论要加强原创性研究,期望新世纪初的中国教育理论有一次从近代向现代的重建式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