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的问题要用新的思维方式。要确定“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脱离”等几个概念所指的范围,把研究重心集中到教育领域和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直接从事教育实践的人员)身上,分析他们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呈现的状态,发现我们自身认识上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并为解决问题找到路径。  相似文献   
92.
(接上期)三、21世纪初叶高校内部体制与机制改革深化的主题《高教法》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6]在1999年发表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切实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活力”[7],并作了一些具体的说明,如“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等自主权,高等学校可以到外地合作办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减员增效。改革分配和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93.
深化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课题组是《2 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总课题组中的第 0 8号课题组 ,成员单位有清华大学、兰州大学、江苏省教委和华东师范大学 ,叶澜为课题负责人。本报告为课题研究总报告 ,由叶澜执笔。  相似文献   
94.
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实现教师从现有状态向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转化,是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新的途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为这一论点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总被引:292,自引:0,他引:292  
近年来随着对基础教育新的质量要求与目标的明晰,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国内有关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研究也日趋活跃。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集中讨论新世纪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96.
30年来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成绩斐然,过程艰难,问题丛生,任重道远。既反思、总结之后,面向未来,中国基础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它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拓展视野”;二是“聚焦学校”;三是“深度思考”;四是“推进实践”。  相似文献   
97.
98.
转换思路 进一步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是近2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文件来看,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在文件中第一次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应起来。1997年原国家教委下达的《关…  相似文献   
99.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应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它的主要内容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0.
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真正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恰恰是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中,能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学校文化本身也应体现指向未来和超越的本质。当今学校文化建设十分现实和重要的任务,不是回避或以精神否定财富的方式来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是要从财富与精神、幸福人生关系的意义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学校要完成适应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新文化任务,唯一的出路是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