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对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勋,是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地认真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当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从而使我国开始出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局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一句话,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42.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因此,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成为近年教育界热门的时髦话题。但是,何谓教育创新?教育如何创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值得忧虑的是在这个探讨的大潮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浮躁的现象,有可能干扰我们探索教育创新的正确方向。基于此,本刊经征得本刊顾问、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教授的同意,特刊发他于2003年5月15日在上海市教科院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座谈会上的谈话,供广大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参考。  相似文献   
43.
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实行“三个面向”,但“面向”要找一个立足点,站在什么基点上去面向,这个基点就是上下几千年形成的民族精神,或者说是人文传统,而和谐则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一、上下五千年中国民族精神灵魂或核心是什么?是革命精神、斗争精神、爱国主义、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等,当然都是,中国民族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可谓博大精深,但核心是什么?灵魂是什么?值得深思。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勤劳俭朴都不足说明问题。首先值得深思的是中国有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秦始皇以来,在二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44.
一这次会议研讨的是关于沿海地区农村教育改革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沿海地区农村有些什么特点。依我看,第一,沿海地区无论是经济、文化、教育都比内地发达,尤其是近十年发展更快;第二,沿海地区的农村有大城市可依托,受到大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的辐射,甚至可以受到国外经济、文化的辐射,受到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和撞击。这十年的发展已足以证明这点。由于以上提到的这两个特点,这类  相似文献   
45.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并力求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的时候,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可以得到极大的启示与教益的。毛泽东同志对传统教育一贯十分不满,对其中的种种弊端不断进行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其用词的尖锐与深刻程度,在教育史上是极少见到的。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人猛醒。在1920年,他就说:“我一生  相似文献   
46.
家庭既是人类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人类实现发展的最小单位。人类有家庭,动物没有家庭;人类可以有几代同类一起生活;动物只能在幼小阶段跟随母亲,长大就独立自主,互不相干了。所以,可以说家庭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先有家庭教育后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以前不会、将来更不会被学校教育削弱和替代。  相似文献   
47.
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特点,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经过30多年的实践,花了极大的代价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国情,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为我国今后  相似文献   
48.
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一、历史的教训从教60多年来,建国后占了50年,从参加接管开始,经历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全过程。现在已年过80有余,俗话说年轻人好想未来,老年人则爱回顾过去,我也不能例外,要为自己定位。当然我也常常想未来,未来虽不属于我的,但我是中国人,我常常想中国的...  相似文献   
49.
21世纪,既是充满机遇的世纪,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为了适应信息时代与高科技的挑战,从70年代开始,一种面向未来的崭新的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孕育、探索。其目的,就是要创造一种充满活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