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诗人的想象可以补充我们的数学理解.——张奠宙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们常常利用诗歌抒发感情,表达胸臆,缅怀历史,描绘现实,展望未来,褒扬真善美,贬惩假恶丑.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其到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3.
情境引入是数学课堂学生生成智慧的关键。将实例故事、旧知悬疑、归纳类比、课件游戏引入数学课堂,可以为数学课堂生成智慧激需。  相似文献   
14.
一道好的数学中考题,既具备应有的考查和选拔功能,又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中考题,从学生数学认知理解的层面进行解法评析,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下面,笔者通过一道中考计算题进行解法评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钱穆众所周知,《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孔子及其子弟的言行录,篇幅不长,内容却很广泛,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儒家学说的精髓.它以仁为体,以礼为用,以智为表,以和为道,极高明而道中庸,智圆经方,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16.
读书、教书、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三部曲。通过专业成长叙事,呈现了读书、教书和写作的重要作用:读书,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使数学教学不再盲目;教书,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使认知不再空洞和枯燥;写作,反哺阅读、促进深度教学实践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解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应用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 ,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中无不凝集着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数学思想方法 .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 ,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运用 ,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起点和扩大数学思维空间 ,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1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求解题思路例 1  (1998年浙江省五校联考题 )已知四点 :A(- 1,0 )、B(1,0 )、C(x ,0 )、D(x ,1-x2 ) ,那么 ,当且仅当x属于区间时 ,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BC、CD的长度之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这是我们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8.
二项式定理实质上是排列组合的直接应用,考点的问题相对独立,每年的高考中基本上都会考到,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偶尔也会有大题出现.考查的内容以二项展开式及其通项公式内容为主,重点考查二项式的特殊项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题型较多,解法较活.本文将针对2011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二项式定理题分类解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人们确实感受到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但是,无庸讳言,新课程理念与中学数学课堂学习行为目前还存在着某种不适切,在结果上表现为低效或无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对原来旧观念下教师教、学生学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学习观,转变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提高中学数学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1.概念不清,不恰当的类比 例1 若向量a,b,c满足a∥b且b∥c,则向量a,c的位置关系是( ) (A)同向. (B)反向. (C)平行. (D)以上都不对. 错解 因为a∥c.选(C). 分析 对于不重合的三条直线a,6,c满足a∥b且b∥c,则a∥c,但在平面向量中却不一定成立.事实上,若向量b=0,由于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是平行向量,则a与c不一定平行.故选(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