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51.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培养其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探究培养学生量感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单位量、正确选择参照量、合理推算特大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52.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 ,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也道出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教会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 ,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可结合…  相似文献   
53.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工作过程中,辅导员清晰地认识职业义务、职业良心以及实现自身价值这三种由外到内、由自发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深化的层次目标,既能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在理论领域实现创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4.
吴建英 《大观周刊》2012,(40):210-210
垦区基层计生专干是农垦局计生办直接管理的业务人员,是提供计划生育信息的主要来源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垦区基层计生专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垦区计生专干,必须做好以下_T作:  相似文献   
55.
2014年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我校(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创造性地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文化特色——新生命教育之中,从生命的高度审视艺术教育,从生命的意义角度构建艺术教育,从生命的价值出发推动艺术教育,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在艺术教育中美丽绽放。  相似文献   
56.
2008年,我提出了“情意课堂”的教学主张.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意课堂”的理性架构和实施路径,试图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建设. 一、“情意课堂”产生的背景 1.基于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师生共同展示生命活力、获得成长意义的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然而,审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常出现两种偏颇:一种是漠视汉语特点,弱化语文灵性.课堂教学建立在工具化、符号化和理性化的知识观基础上,含义解释、要点归纳、机械练习、语料记忆等做法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57.
正【文言文】《东施效颦》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亡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教学过程】一、初读文言文1.揭题激趣,理解题意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短文,读——生:东施效颦。师:这是一个成语故事,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  相似文献   
58.
吴建英 《海南教育》2014,(24):11-1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59.
<正>一、"诵",绝了李重华认为"诗有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音"为诗之首要。所以,诵读,是经典古诗教学之根本。本课教学,以绝句的特点和本诗的艺术特色为突破口,引领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诵"出对文体的认识。六朝起有绝句,至唐代,绝句已成一种非常圆熟的艺术,许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然而,三年级学生对这一文体并不熟悉。上课伊始,看图吟诵已学古诗,让学生从中发现、了解"绝句"的文学常识,凸显文体意识,不仅能使教学"诗味"更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绝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0.
一 初读,整体感知 1.揭题激趣,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读课题。 生:东施效颦。 师:这是一个成语故事,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