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每篇课文都配有课后练习,这是苏教版教材编排体例的一大特色。如此统一的编排体现了编者的匠心独运。这些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蕴涵着编者对文本解读的导引,是对文章重难点的外化的呈现方式。然而在众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很少见到教者对课后习题的关注,往往将之忽略掉了。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课后练习,彰显它的导引作用,为高效课堂助推呢?一、课后练习,由表及里的起点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预习是  相似文献   
12.
吴翠 《考试周刊》2011,(51):137-138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创设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江西红色旅游英译文本翻译现状研究分析,指出红色旅游翻译存在英语推介意识缺乏、英译文本缺损、"翻译腔"严重、英译文本混乱而不统一等问题,提出从构建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翻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着手、建设江西红色旅游英语语料库和红色旅游官方英文网站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翠 《天津教育》2022,(2):34-35+188
<正>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组成,也是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应围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三项任务拓展教学内容,多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法治案例,丰富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法治活动参与感、体验感,以此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隐喻性表征是无意识层面上具有的心理现实性,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是指借助具体概念帮助人们理解无形的抽象概念,即将隐喻的内容通过具体感觉来进行表征,促进人们的理解与感知。基于隐喻性表征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具身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在身体参与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无形的抽象概念,达到降低小学生学习难度、深化学生理解深度、获得情感与心理触动等方面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隐喻性表征与具身学习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隐喻性表征下的小学语文具身学习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