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语言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肢体语言。本文着重阐述这三种教学化学语言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会话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3.
【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需要从制度、措施上推进,基于文化基础上的团队文化的研究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精神提升和价值凝聚具有特殊作用。团队文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与发展趋势。切实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和谐、奋进、向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化学实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功能,是落实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教学论角度来看,化学实验在创设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根 《广西教育》2011,(32):20-21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中叶的医学教育领域,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等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寓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6.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得结论;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及时地调整教学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可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类型,应遵循目的性、启发性、情境性和适度性等原则,并有机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教学内容"平淡"处提问,在知识结构"关键"处提问,在新旧知识"连接"处提问,在学生认知"矛盾"处提问。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属于人的认识活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挑战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了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疑惑,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达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新课改的评价体系,对于完善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化学学科中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及做法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探索,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其特长和优势,自主、能动地以各种形式参与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实验在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上看,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化学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形成与评价等方面具有多层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强调教师专业成长,于是,反思一词便经常出现在教育行政领导的口中。但是为什么要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反思的契机在哪里?还是有不少人不明白。于是,经常有很多人经过反思后却仍一无所获。有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写课后记、写工作总结,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但是,我们却发现在这些总结中,敷衍了事的多,说成功的多,说失败的少,真正经过“反思”提炼的更少。比较而言,技术上的反思容易做到,而心灵上的反思却很难做到。这是因为对自己心灵的反思,怕给人造成不良的印象,怕别人笑话。而一旦有这样的想法,恰恰是无法使自己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