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5671篇
科学研究   1152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351篇
综合类   291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97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唐红松 《学语文》2015,(3):70-71
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大致可归结为几方面因素。一是课程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和设计,二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的研究和设计不够。目标的不明确导致语文老师课堂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学生的不够重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打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尤其突出教师在作文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①, 风弄红蕉叶叶声②。 北畔是山南畔海③, 只堪图画不堪行④。  相似文献   
103.
回顾新生研讨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探讨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的课程体系,以期为中国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聂庆华 《甘肃教育》2014,(15):103-10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仅还原了数学的概念,明确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同时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入手,从教师提供的背景、图例中获取信息,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从而完成新知教学。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既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激发  相似文献   
105.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①,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似文献   
106.
正推荐理由:本书是优秀语文教师熊芳芳的最新力作。作者从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三个维度,构建起了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学思想大厦。这座"大厦"以生命情怀为骨架,以深度解读为砖瓦,彰显了人性之辉和哲思之美。良好的理论修养、高度的人文精神以及令人激赏的解读能力,使她的课堂充满独特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抽取心理资本中、低水平且自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匹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12周的心理资本教育培训,培训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被试进行心理资本水平测试。结果:实验后实验组心理资本水平在实验前后比较,其实验后心理资本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地方院校教师进行心理资本教育培训是可行的,且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08.
以10道四级汉译英真题为例,分析考查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凸显差异。以期在认知语言学凸显理论的观照下,汉译英翻译能够从大量练习、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化为思考、融入、知己知彼、百学不厌的语言习得过程,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输送到世界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