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姚文 《现代语文》2015,(4):77-79
"看看"是宋元时期一个非常典型的重叠动词,从唐代产生以后一直沿用至今,其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均发生了变化。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代表短时体重叠动词的形成过程。本文试图从语法史的角度对其发展变化进行描写、分析和比较,以了解重叠动词"看看"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2.
“形象”与“意象”,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去甚远。“形象”是指客体一方的有“形”之“象”,缺乏主体一方的明确规定性,从而偏于客观性。“意象”保留了“有形之象”的涵义,两语中“意象”(image)一词脱胎于拉丁文“imago”,“imago”即肖像、影像、映像之意;而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的经典性表述也有将“意象”理解为观照对象的意思。但是“意象”的内涵却并不仅止乎此,它在形象中融贯了情感意蕴,成为主体与客体相融相济的复合物,正如庞德所说:“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因此与形象相比较,意象降纸了单纯的客观性而提高了能动的主观性,从而集中了文学的基本矛盾,亦即客体对象和主体心理相摩相属而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23.
乔亚宾  姚文  陈西西 《科技风》2014,(19):37-37
该自动限载装置,实现的是汽车载重的静态测量,而非动态测量,有着载重称量更为准确,限载效果更为良好的突出表现。限载系统运用压力传感器、单片机处理及速度传感器结合汽车自身的系统,能够实现准确的限载目的。车辆载货时都是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车辆限载只需测量汽车静止时的载重即可。我们的系统是在发动机启动且速度低于某一设定值时,进行测量的;当汽车的速度高于设定值时,由于路面的复杂性及车辆本身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即使此时载重值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汽车仍旧可以正常行驶。与汽车本身自带的速度传感器系统结合,可以实现控制准确性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收益,以达到推广应用于实际的目的,产生实际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4.
学生党员"述责答辩"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义务意识,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探索“述责答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农民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本文着重从加强农民教育的战略意义和如何构筑农民教育体系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6.
加强农民教育 发展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本文着重从加强农民教育的战略意义和如何构筑农民教育体系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7.
为了了解地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情报部门进行专利情报服务的经验和需求、了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对专利信息情报服务的需求状况、研究未来专利信息服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专利文献部组织调研小组于2007年11月底赴上海市和江苏省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28.
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审美文化的崭新背景面前,以往审美教育所存在的许多空白点暴露出来,审美教育面临着一个如何调整自身的策略、目标、计划和方法的问题。今天的审美教育应成为一种广义的教育形式,一种大教育形式。在此意义上,当代审美教育应以培养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目标,包括价值观念的塑造、人格境界的提高、精神个性的发展、趣味格调的陶养。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产生得很早,在秦汉典籍之中就可以见到大量的文字记载。千古以来,这种创新意识在政治、人生、哲学、伦理、文学等人文层面展开,其表现富于美学意味。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涵,它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一种奋发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特质;永在追求、永怀希望的理想色彩。虽然各种思想派别在创新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各异,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绝不保守倒退、抱残守缺,而是主张温故知新、吐故纳新。然而也必须承认,中国人在科技层面上创新意识相对薄弱,这与人文层面上创新意识的强劲有力恰恰形成鲜明对照,这也给中国古典美学带来了特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中国审美文化以伦理政教为中心.中国审美文化从古代到近代旨在维护伦理政治的正统地位,表现出一种建立深度模式的努力.然而这种努力在当今却被消解了,当代审美文化削平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时期文学一贯倡导的人文深度模式.当代审美文化又面临着重大的抉择,人们致力于以思与诗为现代人文精神的流布鼓与呼,这分明仍与中国人自古以来魂萦梦绕的中心问题和深度模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其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