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时下里,有一句话叫"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从这个角度讲,把语文教学的弊端简单地归结为考试这根"指挥棒"是不公正的。没有"指挥棒"的误导,语文教学的扭曲就会消失了吗?未必!教学、考试(中考高考试卷是谁出的?总不会是教委主任吧?)说到底都是由教师来承担的。教师这儿出了问题,教学怎能不出问题?我曾经当了7年中学语文教师,其后又干了8年的编辑。在大学毕业15年之后,我在不断的反思中觉得,有两个行业没受过完整的专业训练,都属"半路出家":一是教师,一是编辑。师范大学上了四年学,难道还不算专业训练?我以…  相似文献   
12.
孙志毅 《师道》2010,(11):14-15
去年钱学森去世,留下一个“钱学森之问”,像“李约瑟难题”一样,足以让今天的当政者和教育人去思考几十年;今年钱伟长去世,虽然没有留下一个“钱伟长之问”,但他个人的成才经历及整个钱氏家族的群星灿烂,同样给我们提出无数的思考命题。在唏嘘不已的同时,该反观一下今天的中国人在哪些方面已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了。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呼伦贝尔阿荣旗听魏书生的报告,对于我,这已经是第三次听魏先生的报告了,应该说没有多少新鲜感了.与会的代表中也有人说:"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还是讲十几年前的话,最多加上一点三聚氰胺罢了."  相似文献   
14.
孙志毅 《师道》2009,(3):17-18
教育,就是做好普通的事——再说教育传统的继承 近日在呼伦贝尔阿荣旗听魏书生的报告,对于我,这已经是第三次听魏先生的报告了,应该说没有多少新鲜感了。与会的代表中也有人说:“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还是讲十几年前的话,最多加上一点三聚氰胺罢了。”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悖论     
“上帝能创造一块连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吗?” 这是狡猾的无神论者对基督徒的一个经典性的刁难,其目的是借以反驳“上帝万能”的结论。你回答“能”与“不能”都会上当:你说“能”,那么就意味着世界上还有一块石头是上帝举不起的,而连一块石头都举不起,那还能算是“万能”?你说“不能”,那么,就等于说“上帝不是万能的”——因为连一块石头都造不出,谈何“万能”?  相似文献   
16.
孙志毅 《内蒙古教育》2012,(17):4-14,82
时间:7月21日地点:赤峰市第二实验小学主办单位:《内蒙古教育》编辑部、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主持人:孙志毅主持人:今天我们把诸位集中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红山脚下,想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座的各位是《内蒙古教育》的核心作者,也是内蒙古基础教育界为数不多的精英。"精英",往往是超前的、寂寞的,承担着引领大众前行的历史责任。当博客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没有成为生活、工作的必需时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人进村     
正值九月开学前的日子,某县来讯:有一日本旅游团愿给一所小学捐资捐物,地点选在了一所贫困的乡村小学。  相似文献   
18.
1月7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电视会议,并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会议将“减负”具体化,将教材配置、学时分配、考试方式等都做了硬性规定。新年伊始,就大张旗鼓地做这件事,大概不是仅仅为了禁止日盛一日的寒假补课风,而是力图根除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学生人生前进的灯塔;反之,则是人生道路的风霜雪雨;世上无价值导向的评价,也没有无载体的评价体系,新的改革措施是一个评价的载体:评价要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否则可能将教育引向歧途;  相似文献   
20.
在上班的路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马路边上一溜站着的“打工族”。面前放着一块木牌或纸牌,上书几个歪歪扭扭的汉字:“专业擦玻璃”、“专业刮腻子、封阳台”、“专业打扫家”“专业……”警察、城管一来,惊恐得落荒而逃。临了,不忘把那块牌子揣在怀里。吓,看来真到了干粗活都要“专业”的年代了。就是这样的年代,居然有人说,教师是没专业的职业,充其量是个“准专业”。这让多少年自以为“术业有专攻”的教书匠们吓了一跳。这里所说的“有人”还不是普通人,是对教育很有些发言权的人,有官员,有专家、学者。专业,依我看,是洋人的发明。我们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