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31.
文章基于自媒体环境,以微信公众号传播为例,阐述网络传播的用语不规范现象,提出用语不规范可能扭曲汉语本意,影响汉语的传承和发展,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十年的中学教学经历,一种思维惯性让我惧怕知识的迅速更新带给我的冲击,知道“逆水行舟”的道理,心中充满胆怯和不安,唯恐误人子弟。于是,经过一番拼搏,又回归校园学习了三年,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位列高级知识分子行列。在大学的教学实践中,也许是教师本能的责任和良心所致,  相似文献   
33.
电工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专业理论面广、内容深。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其内容,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除了学好基本理论外,加强实习教学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4.
结合实际,针对林业造林方法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5.
孙玉林 《声屏世界》2013,(12):24-25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迅速发展,草根记者满天飞,信息的传授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媒体公信力呈下降趋势。笔者认为,媒体公信力下降也不一定是坏事,至少部分说明公众媒介素养提升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强了,宣告了"靶子论"的彻底破灭,迫使媒体人必须思考媒介的深度问题。  相似文献   
36.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37.
英文语篇中的照应(reference)也叫指称,是通过代词(包括所有格)、定冠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等与指称对象(referent)之间的呼应来衔接语篇。定冠词the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和指示代词极为相似,不同之处是它不能单独使用,它仅和名词连用时(作定语)方能起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8.
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只有少部分学生通过对口升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其中绝大部分学生是走向工作岗位.据此,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具有双重任务.其一,应根据教材的内涵因素对学生进行认识、情操、意志、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其二,传授的知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了完成这两项任务,物理的教学必须努力达到"教学最优化"的要求.所谓"教学最优化"就是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对学生采取最佳的学习指导,最优的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如何使职业学校物理的教学达到最优化,笔者谈点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见.  相似文献   
39.
孙玉林 《教学月刊》2005,(12):10-11
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的四种基本技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都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这四种技能的训练。这确实对学生单项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有些英语教师片面地对学生进行这四项能力的训练,也有些英语教师只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要求学生背单词、句型、课文,滥用学生的记忆力。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善于思考、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英语学得比较轻松,但思维能力没有因为学习英语而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受到阻碍;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思维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关注和培养,英语越学越难,最终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40.
大型户外访谈节目《乡约》自2004年登陆央视7套以来,定位“乡土情怀、精彩人生,于个人命运、成败悲欢中折射历史陈迹、时代足音”。无论收视率还是影响力都逐步攀升,正在成为央视7套的拳头栏目。笔者通过对《乡约》的长期观察,从电视传播线性中的非线性安排来探讨《乡约》节目创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