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86篇
科学研究   9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各省市纷纷构筑人才高地。作为毕业生资源丰富的湖北省,从近4年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统计分析来看,我省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我国概念图研究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统计了1985.1—2005.6我国学者在概念图方面所发表论文的数目,分析了概念图研究的范域和成果,归纳了国人在概念图方面的研究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声势浩大,教育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新颖、深刻,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重视。于是各种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多元智能教育、成功教育、精致教育)、各类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建构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浸入式教学法、多模式教学、楷模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创意教学法)、各样课程(隐性课程、潜在课程、校本课程)在我国应运而生并被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4.
张丽萍  王嫣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57-60,70
概念图是用于表征和揭示知识结构中的意义联系的图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合作学习的本质及其历史沿革.同时,它还能清晰地展示合作学习诸多方法,如STAD(小组成绩分工法)、TGT(小组-游戏-竞赛法)、Jigsaw(切块拼接法)、LT(共学式)及GI(小组调查法)的教学模式,以增加实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5.
一、构建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意义及作用德育实践模式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阶级和社会的要求 ,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为出发点 ,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互动中 ,发展和巩固其良好品德的活动过程。大量事实证明 ,大学生参加德育实践不仅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他们道德情感的提升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 :一是德育理论教师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教育 ;二是通过德育工作者的日常教育、管理 ;三是全体教职工的教书育人、服务育…  相似文献   
106.
《<琥珀>的想像不合理》一文,魏明峥、魏恒翠两位老师认为第十册中《琥珀》一文的想像不合理,即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蜘蛛跑到网外捉虫吃不符合实际。就这两点,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中不会有也不应有“弱势群体”,教育者出于善意的主观推断会造成教育者的评价与学生自我定位的分歧。而对所谓“弱势群体”的刻意关怀也只能给被强加“弱势”的同学带来精神伤害。甚至助长了他们依赖、逃避挫折和不负责任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8.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不能以或道或儒一家标准去规范。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司马谈的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精神 ,“厥协六经异传 ,整齐百家杂语”,对此前的学术思想一视同仁 ,兼收并蓄 ,进行了不同于董仲舒、班固的学术整合 ,达到时代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9.
网络传播与我国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网络传播推动了我国民族文化形态的"数字化迁移"与重组,并为其精神层面注入了个性、平等的现代意识,促进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创新;网络传播为我国民族文化建立了世界视阈,使其在反观自身、提升民族特质的同时,积极汲取其他文化的精华,促进其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10.
家庭     
假如你明天就会死去的话,你为之辛辛苦苦工作的公司只需花几天的时间就能找到别人来代替你原来的位置,但你撤手撇下的亲人却会终其一生怀念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