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2043篇
科学研究   42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2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3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办学规模小、教学设施落后、发展资金短缺,这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山东省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通过发展集团化职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校校联合”和“校企合作”,谱写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意义]探究知识创新扩散路径下的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据此构建蕴含专家学者隐性知识的知识地图,对推动知识共享与创新至关重要。[方法 /过程]首先从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地图融合的角度明确创新扩散驱动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原理,在此基础上建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流程模型,并以微电子领域为例,围绕主题、学科、机构、地区4个维度内的创新扩散路径,衍生出隐性知识载体的内在关联,借助可视化方式构建隐性知识地图,探究专家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规律。[结果 /结论 ]提出以创新扩散为驱动的微电子领域内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方案,追踪知识创新扩散脉络与隐性知识载体间知识流动行为,可充分满足专家定位、团队构建、专家推荐三个场景下的独特需求。  相似文献   
93.
朗读指导不可面面俱到,不可蜻蜓点水,必须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点、疑难点、规律点、突破点,有的放矢、重锤敲击。每一次具体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94.
95.
奉贵华 《成才之路》2011,(22):33-33
语文新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重新审视诗歌教学,否定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反对将古诗词"肢解""咀嚼"后再传授给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感悟为基础,在学习中使他们充分体验过程的愉快,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着诉讼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启动事由和启动主体规定的过于宽泛等诸多问题。因此,直从更新司法理念,取消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刑事再审程序的资格,合理界定启动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提高再审程序审理法院的级别,限制再审次数等方面加以完善,使之最大限度地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7.
秦志东  廖勇  奉娟 《高教论坛》2011,(11):88-91
本文结合广西高校专利工作现状,分析了广西高校专利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促进广西高校专利工作再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
99.
利用中国2011—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创新机制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城市化是促进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集聚刺激创新的产生与溢出,政府的"政策红利效应"显著;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的集聚和科教资源的集中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和科教事业政策的中介效应存在且显著,表明城市化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技术创新产出,而且通过人力资本集聚和科教事业发展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了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课赛创”融合的实践教育链发展路径,将“两教融合”模式创新嵌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