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3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常规数学教学中创新点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将打好“双基”和“创新设计”结合起来,是教师教学的难点。通过一系列的创新点设计案例,探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设置“创新点”,以较低的教学成本提供“创新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国策。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必须反映经济基础的需要。在现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实际情况是:孩子们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上了九年数学课之后,却不会计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04,(8):F002-F002,1,2,3,36
2004年7月5日至11日,第十届数学教育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主持者是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等北欧五国.会场设在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大学校内.到会者约1700人.可能是路途较远,物价相对昂贵,较历届的与会者要少些.但是,中国学者却是历年中最多的一  相似文献   
14.
陈省身教授谈数学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定居南开的陈省身教授,近来喜讯不断.9月刚刚获得百万美元的邵逸夫数学奖,11月2日又接受“陈省身星”的命名证书.当天,笔在南开大学宁园的书房里和陈先生谈起数学教育.以下是有关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数学教育高级研计班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中学生在学习怎样的数学?有些是写在纸面上的,如《美国数学课程标准》,有些则需要实际观察.最近我考察的是新罕布什尔州的爱克塞特高级中学(ExeterHighSchool,NewHampshire).从学校实际实行的课程和学生的作业,倒可以比较真实地看到美国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曾经参与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制订工作,很自然地做了一些中美高中数学的比较,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十、什么是面积、体积?不要求严密定义,但要突出面积、体积的特性这是度量几何学的内容.小学教材中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些只是对面积、体积的描述,不是严格的定义.因为总是先有面积、体积的定义,才能谈面积、体积的大小.在严格的面积、体积的定义里不能出现"大小"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18.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10):50-F0004
近读罗增儒先生的长文,从高考改革的角度批判应试教育,并对“不良书商”和“骗人猜题”大加挞伐.文中提到:“2011年的陕西数学高考试卷中,解析几何题的位置从上年的第24题提前到第21题,导致考生发生困难,成绩下降”.有些舆论责怪试卷不稳定,甚至风传教育部领导批评陕西卷云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培利运动,固然使得数学教育挣脱了《几何原本》高度形式化的束缚,但是也产生了否定数学教育思维价值的倾向.在美国有许多教育界人士反对在中学学习日常生活需要以外的数学.我国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先生,在"二十世纪的数学教育"(《中国数学杂志》1952年2月)的著名论文中,对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10,(11):1-2,8
我虽然从学生时代起就多次见过华罗庚先生,但并无机会当面聆听他的谈话.这里提到的华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都已经公开发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已经深刻刻印在中国数学教育的历史上.我只是千千万万受益者中的普通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