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支付方式。它的产生和使用使处于不同国家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使买卖双方在贸易过程中都能处于同等的地位,使国际间的贸易活动更能安全、顺利地开展。信用证有其国际惯例,这个惯例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银行进行信用证结算的规则。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熟悉信用证的流转程序,严格掌握信用证严密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2.
论鲁迅翻译理论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对翻译问题所做的一系列精湛论述及提出的独到见解,不仅拓宽了现代译论研究的范围与视野,而且与以往译论相比对翻译理论研究又翻译实践更具实际指导意义,在中国译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3.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为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与变化 ,不断推进和深化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为迎接 2 1世纪的到来 ,日本在上个世纪末即开始倡导高等教育的个性化 ,努力提高教育研究水平 ,积极探讨终身教育的策略 ,各大学开始在自我检查评估体系和大学经营组织灵活化等方面进行改革。步入 2 1世纪后 ,学术、科研以及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 ,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各高校面前。日本的大学将迎来升学率为1 0 0 %的年代 ,高等教育、学术政策等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将就日本大学改革动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以期对我国高教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一、开展法…  相似文献   
24.
“法无明不为过”法制原则的理论基础,源自于西方法学家民主法治思想;其本质是民主和法治对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确立“法无明不为过”法制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新中国法制史上“法无明不为过”法制原则在曲折中发展,但最终会将“法无明不为过”法制原则在中国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25.
终生教育强调的是推进学校以外教育的广泛进行,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即终生职业能力开发和技能训练方面。日本用立法的形式逐渐使这种教育制度固定下来。日本将职业能力开发体系置换成目标明确、分阶段、有效果的教育体系。同时,日本政府又实施了一系列的助成政策,推进这一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26.
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早期就对翻译领域的诸多问题做出过独到的论述,论及到了翻译本质、文化翻译、翻译功能、翻译批评等诸多方面。重新认识其翻译思想,对当今国内译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主体问性转向的融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选择等问题。在明确在主体间性转向维度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好教师问、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三个环节;践行学生主体、互动教学、共同发展等理念;通过采用课堂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8.
唐寅(唐伯虎)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尽人皆知,耳熟能详,且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正像德国作家舒尔茨(Gerhard schulz)在他著的<诺瓦利斯传>中开篇写到的:"对一个诗人的流行看法象诺瓦利斯这样受到偏见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9.
科技期刊应重视反馈意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继文 《编辑学报》2002,14(6):407-409
在查阅国内71种(共计693期)科技期刊登载反馈意见类栏目的基础上,分析反馈意见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原因,从办刊的需要、科技期刊的质量保证、读者的权益体现及对学术腐败现象的监督等4个方面强调重视反馈意见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处理反馈意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0.
企业文化概念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一)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企业文化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