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现代汉语名词的AABB复叠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名词AABB复叠式进行考察与分析。认为,从构造性质看,名词复叠既属于构形范畴,也属于构词范畴;既可以是重叠式,也可以是叠结式。从功能形类看,既保留了其基式的体词性句法功能,又衍生了一定程度的谓词性功能。从表义功用看,可以用于遍指与统指,也可以表示泛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国内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展开浅谈。  相似文献   
33.
用走向一致的起伏的山岭比喻说明《水浒》结构是恰当的。武松、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等许多人物的故事正象一座座陡峭争奇的山岭。群峰屹立,人们就喜欢比较,结果不难发现,书中若干主要人物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集中体现出作者一定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34.
概数助词“来”和“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概数助词“来”和“多”,目前学界看法很不一致.本文对“来”和“多”的分布情况加以考察,比较其分布和搭配的异同.从表义辖域看,“来”的义域可以上下延伸.从语用倾向看,“多”只能表示略多,“来”既可表示略少,也可表示略多.  相似文献   
35.
张谊 《湖南教育》2006,(10):35-35
在做作业时,一部分学生常常需要延长作业的时间,有的甚至当天都不能完成任务,这是很不可取的。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作业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当堂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是有许多好处的。  相似文献   
36.
从实词到范围副词,再从强调焦点的语气副词到兼表时体的语气副词,“都”的内部存在一脉相承的演化轨迹和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由于“连”字的脱落,“都”的表义重心由全称量化转向了主观强调,进而从衍推行为程度的不适宜扩展到衍推行为结果的不合时宜,从而可以兼表时体。汉语中其实只有相辅相成的两个“都”一个是客观性的范围副词,一个是主观性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37.
根据认知理论和递差原则,集合量词内部成员存在着地位的差异.根据属性原则、频率原则和搭配原则,"对、组"等集合量词可以被确定为典型集合量词,"刀、堂"等集合量词可以被确定为非典型集合量词,"打、段、片"等则是中间状态的集合量词,它们形成了一个连续统.对集合量词典型性问题进行考察,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CAI,可以将语文中所蕴含的各种美传播给学生,形成一种情感与艺术的氛围,优化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39.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本文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创作、小组汇报,以期学生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张谊 《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62-163
舞蹈的教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教学方法和理念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合不同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习者乐于接受,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儿童阶段是一个具有感性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年龄段,而舞蹈的本质也正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动作来表达一种自我的感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需要结合儿童的这种身心特点,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情趣,让儿童在一种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避免枯燥乏味,同时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儿童在舞蹈的学习当中不断反思感悟,渗透一种情感,参悟一种人生态度,获得对舞蹈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