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3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合作学习日益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新事物被广泛接受往往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具体研究了技术接受模型在信息化合作学习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了将其运用在信息化合作学习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2.
以创新理念设置挑战型实验项目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文章讨论了创新型人才标准,介绍了挑战型实验项目的特点及实施情况,阐明了互动式教学平台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以及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3.
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学习绩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思维导图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原理的理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已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和灵活交互的特征,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中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4.
混合学习的优势与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混合学习这个概念也在不断升温.混合学习是对所有的学习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使学习效果及学习项目的成本达到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混合学习与教育技术领域2004年定义的一致性在于为了最有效地学习和改善绩效.运用混合学习可以扩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本,优化学习效果.运用混合学习进行教学设计,需要分析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成本、媒体选择等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论网络学习中的意义交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网络学习中的所有交互并不都有效,只有构成学习者知识增长的交互才是有意义的。在分析网络学习中意义交互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确定真实的学习任务、分享各自想法、会话合作、协商与反思、达成共识等方面提出实现意义交互的理论框架,用以指导教师设计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活动,提高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36.
基于AJAX技术的网络课程可交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交互性”是评价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课程在可交互性方面的不足,阐述了AJAX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构建了运用AJAX技术提高网络课程可交互性的一个模型,并提出了在网络课程中应用AJAX技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全视角反馈评价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视角反馈评价是一种由多个评价者对被评价体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将全视角反馈评价运用到高校绩效评价之中可以增加评价的真实性、可信性和透明度,通过多方反馈有利于找出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教育信息化绩效。  相似文献   
38.
知识经济具有三个特征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应以其为引导 ,要在工作观念、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面做好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39.
教育技术培训中教师戒备性思维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戒备性思维影响教育技术培训中教师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协作,阻碍深层次学习的发生,但由于其内隐性和顽固性,通常不被人们认识和关注.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在分析培训中戒备性思维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对培训的影响的基础上,从培训的管理者、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三个方面,提出建立和提高教师归属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冲突远离个人、聘用高水平的授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参与五项策略,以消减培训中教师的戒备性思维,提高培训绩效.  相似文献   
40.
随着微博的兴起,如何运用微博改进移动学习已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微博的定义、特征和传播学价值,然后阐述了移动学习的定义、内涵和对学习的支持,接着以我国台湾和国外微博移动学习平台为例分析了两者整合的必要性,并对两者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以期推动微博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快移动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