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3篇
体育   3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鞋子交换站     
人,有好坏之分。鼠,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不能听一面之辞,更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用眼睛观察,用脑筋思考。我们来观察这只喜欢做鞋子的老鼠,并思考它是怎样赢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的吧。  相似文献   
12.
一、谈话揭题,引发兴趣1.板书:中彩奔驰汽车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你可以在心里面轻轻地读一读。2.谁来大声地读这两个词语?师:“中、奔”是多音字,你都读准了,再来带着大家把这两个词读好。3.看着这两个词,你的脑海中会蹦出哪些词来形容此刻的心情?(高兴、兴奋、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激动……)4.揭题:中彩,这是几千几万分之一的概率啊,是何等的幸运,怎能不兴奋,不疯狂呢?可是,今天有一位父亲真的中了奔驰汽车,却矛盾重重,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让我们来到中彩那天。(板书:那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班队活动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是学生知行统一的有效途径。优秀高效的班队活动能收到“晓理动情导行”的效果,进而内化积淀为稳固的道德品质。然而,笔者发现许多班队活动因教师的认识偏颇,陷入了种种误区:误区一:重灌输,轻体验[案例]某班一次班队课的主题是“做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活动伊始,教师机械地逐条朗读学校的规章制度,最后请学生集体签名。其间,教师不厌其烦地讲空洞的教条理论,学生昏昏沉沉地听理论,这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班队活动课,效率实在令人担忧。相…  相似文献   
14.
“儿童永远生活在游戏中。”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为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这一特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情趣盎然的“识字场”,使他们在游戏中更易识记字。但是,游戏的设计应该符合课文的意境,配合课堂的情境,切不可“断章取义”,随意设计,以致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人教版第一册)时,安排了这样的字词游戏:师:是啊,山洞既黑,又潮湿,又可怕,可小熊一家却一年四季都住在山洞里,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课文中,同学们想读这篇课文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投影出示课文片断,逐…  相似文献   
15.
班上的学生有“听”作文的习惯,每次上佳作赏析课,总是欢呼雀跃,因此,这成了我们每周必上的一堂课。也正是从这里,他们感悟到了生活的美妙和作文的真谛,并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16.
梦笑了     
婴儿时梦是一颗好吃的糖果我调皮地笑了妈妈也笑了上了幼儿园梦是一朵鲜艳的红花我快乐地笑了老师也笑了上了小学梦是一张满分的试卷我开心地笑了试卷也笑了而此刻梦是一份美好的憧憬我甜甜地笑了未来也笑了皿幂星亮‘汽:糖果梦、红花梦、满分梦、未来梦,它们都有同一个表情,那就是—笑。这“笑”里裹着成长的滋味,有甜有酸,也有苦有辣,细细体味都溶进笑里了!梦笑了@杨雨倩$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503班 @徐华军$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回归“自然”,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表达得合乎规范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积累———为有源头活水来1.欣赏美文,润“作”无声近年来,笔者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教师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  相似文献   
18.
年糕减肥记     
最近开始流行减肥,一向以胖为美的年糕姐姐,也有点儿不满意自己的身材了,想要瘦身减肥了。年糕姐姐现在看自己是哪儿都不顺眼,从头到脚一样粗细,还有标准的大饼脸,要多丑有多丑。年糕姐姐向葫芦妹妹请教。葫芦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自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在一线课堂进行调研时发现,情境教学被众多的课堂所采用,它成了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细细品味某些精心设计的情境,内心自问:这样的情境教学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 1.通过采访、虚拟、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及群体合作能力。2.创设情境,分块活动,人人参与,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