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27篇
科学研究   18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个计算内容简单而枯燥,学生一教就会。我在教这个内容的时候,在新课引入这一环节重组了一下,课堂效果不错,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42.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在诗歌形式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即出现了具有严密格律的诗体——律诗。律诗体制的定型,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由非格律体正式进入了格律体的时代。在它的影响下,唐以前早已流行的绝句很快地格律化了。而此后产生的两种新诗  相似文献   
43.
人向山去     
敞开心弦,人向山去,用平凡的心态去静静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那份熏陶。心头不再有喧嚣,这时,有一阵空灵,一阵静谧,还有一些顿悟……会袭向你的神经。  相似文献   
44.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还存在考试内容偏重分析理解。轻视积累运用;考试题目芜杂琐碎;考试手段机械单一;考试试题答案片面绝对等现象。这些现象偏离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学习规律,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小学语文考试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支祎 《南昌教育》2005,(4):27-27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感到不解.因为读书求学.通常总是强调记忆的重要。的确.记忆是重要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的活动,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保持与遗忘是同一记忆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识记之后的遗忘,虽然有碍于记忆的保持,但在记忆过程中,有些遗忘却具有积极意义。打一个比方说,人的大脑就像一个仓库.  相似文献   
46.
支梓桐 《华夏星火》2016,(11):101-102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结晶,不管是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师法自然”还是佛家的“修心养性”,其思想的指向都是一个“和”字。  相似文献   
47.
基于ASP的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一具体的高校动态网站的规划与建设为例,运用ASP编程技术和Microsoft Access2003数据库技术,以Windows 2000 Server or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为运行平台,介绍了高校动态网站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包括学院信息自动发布系统,院系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电子公告板系统,用户注册模块,用户调查系统。本文针对当前多数高校的校园网建设,提出了加强"动态交互能力"以提高网站的应用效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片断一:“驾驶课堂就是驾驶学情” 教学流程 师:通过刚才的聊天,发现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有个地方不知你们有没有去过?  相似文献   
49.
课上完了细细回味,总觉得,自己的课缺些什么。按说备课时,我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确立了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特别是"10的意义"这个难点,我特别设计了环节来突破,可是,课上完后,我总觉得这个知识难点对了环节来突破.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