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研究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访谈的基础上,设计运动员受伤后心理反应问卷。在北京队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竞技体校10个项目、76人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受伤后经常会生产以下心理反应对运动能力能否恢复到受伤前水平表示怀疑;情绪波动大、着急、易怒、沮丧;更希望能得到教练、亲人、朋友的理解和帮助。本文教练员和康复工作者将运动员心理问题的解决纳入康复计划,以求运动员尽早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52.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会形成所谓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本文聚焦"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探讨了采用"五性"对策--德育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激励教育的统一性、心理教育的倾斜性及教育网络的广泛性,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53.
高职院校"三维"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同步推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解析出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空间、时间与主体这三个相对稳定的因素,构建全程化、全方位、全员性的“三维”教学质量体系,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4.
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双肩挑"管理模式,既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日益显露了不可回避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双肩挑"模式内部化了高校的学术和行政、平衡了高校的复杂管理体制、是动态发展的管理制度设计等三个角度对高校"双肩挑"的岗位设置重新进行了理性考量,并分析了影响"双肩挑"模式缺陷解决的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双肩挑"模式缺陷的路径措施。  相似文献   
55.
专业特色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 《职教论坛》2005,(8):25-26
所谓"特色",其基本内涵:一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或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即杰出性和优质性;三是"人优我新",即开拓性或创新性.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所具有的标志性特征,是学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独特优质的富有开创性的个性色彩和风格,是在比较中存在的,在比较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56.
本文依据人力资源的特殊性,指出在人本管理全程实施激励,是促进人力资本增值效能发挥的关键.并就激励的含义、管理各阶段的激励实践展开具体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7.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首要目标,其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才能担负起高职人才培养的任务。本文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提出了能力主导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58.
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的讨论已展开好久了,但是到现在仍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根据我们学习的心得写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其中牵涉问题很广,本文主要从二者的客观基础方面以及它们对其客观基础反映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阐明二者作为科学体系的区别,以及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逻辑认识在全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辩证唯物主义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指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级组织起来的  相似文献   
59.
方华 《教育探索》2001,(4):79-80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的需求,我国的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全民族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提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从我国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探索并解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够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穷国办大教育”问题,推进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0.
作论述了古代和现代审美意识与中国仕女形象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几个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表现在绘画作品中的不同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