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不论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还是孔子的"仁学",哲学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人应该怎样活着"和"人与世界"的伦理学思考.本文的观点来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以及中国重要哲学、美学观点的启发,试图梳理"本源"这一根本前提产生的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审美基本理念,即重视"对立".  相似文献   
12.
张洁  曹婷 《新闻世界》2012,(7):141-143
优酷和土豆的合并是2012年网络视频行业的大事件,本文从两者合并的原因和影响着手,探究其他视频分享网站的运营和在营销竞争中的突围问题,并分析其对整个视频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技术能解决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缺乏真实场景的困境.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其次构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口译教学模式和教学空间,使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教育环境,提高个性化学习体验,使大学英语口译教学顺应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和5G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绿色”作为现代城市主题,将“城市种进大自然”成为由城市建设不当导致生态问题的核心解决策略。依据设计实践和相关案例分析,可提出:(1)海绵城市的核心治理理念和目前建筑能耗相关概念结合,以“削峰填谷”解决环境、城市内涝问题。(2)城市公园设计必须从生态的丰富内涵出发,尊重城市地格,同时注意整个城市的公园联络性,形成城市空间内的自然轴线.。(3)垂直绿化不仅是单一的绿色外观建筑设计形式,还需要和建筑功能空间、理念结合,让自然这个元素由外向内渗透到建筑内部、人居环境、人们健康饮食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甚至是思想观念,从建筑外观或者城市形象来增添城市与自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成为当下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新媒介形式。以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订阅量最高的在华外国人账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在华外国人短视频讲述中国故事的内容特征和叙事策略,反思其讲述中国故事的独特叙事范式的价值,结果发现:基于中国在场经验和海外异域身份的“主体间性”角色,在华外国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以“在场者”“中国通”和“评论员”三种角色,形成见证、阐释与反驳三种叙事框架,建构了一个政治上区别于西方、规划长远、执行力强,经济/科技创新发展、充满活力,文化多姿多彩,社会层面国治民安、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超越了传统讲述中国故事“自塑”和“他塑”二元对立冲突的叙事范式,形成了超越“自我”与“他者”,讲述多元、真实的中国故事,促进跨文化传播、交融互通的独特叙事范式。对于中国来讲,这种从中国事实出发,针对外国受众的叙事弥补了中国“自塑”主体的局限。在华外国人主播为中西交流对话搭起了桥梁,让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更加立体、饱满和生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以兰州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如何使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交流,根据这种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分析总结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对兰州市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常年带理科班,最磨人的就是批阅作文。每每此时,便无余地自我安慰说这是理科班,学生整天忙于数理化,无暇读书,故积累不够,正所谓头脑无米,巧妇难为。可是近两年带了两届文科班,悲哀地发现,学生依旧不喜欢读书,写作时依旧不见飞扬的文采、不见精辟的语言、不见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曹婷 《新闻世界》2010,(6):66-67
国内的谈话节目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后,近些年来开始走向低谷,人们对此进行了许多的分析思考,试图寻求帮助其脱离困境的方法。北京奥运期间,为满足赛事需要,涌现出了一批直播的谈话节目。本文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节目为例,浅析直播谈话节目较之录播节目的突破及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