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日常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人们在日常行为和实践中所接触到自然状态下的世界,是可直观的、主观的、原初性的存在。日常生活世界对科学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科学的基础和归宿。胡塞尔对科学与日常生活世界关系的探讨,既为我们展现了理解科学的新维度,又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2.
科学哲学从哲学思潮到哲学学科,是一个树立范式,消解范式,进而寻找范式的过程。在当代,不论是对于多元化的科学哲学理论的理解,还是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的反思,以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都显示了其不可替代的范式地位。  相似文献   
53.
人的历史性是科学可能性问题的解释原则。在这一共同主张背后,隐藏着哲学解释学的“人的历史性———前理解———科学”与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性的生存实践(人的历史性)———前理解———科学”的区别。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生存实践的“前理解”,是科学的历史性原则的核心。它在内容上可分为三种:理论前见、实践背景和社会条件,它们分别对应着“前理解”的三种科学筹划,即理论的自然———数学筹划,实践的实验———操作筹划,社会的科学政策筹划。这三种科学筹划相互区别,互相关联,使科学实践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