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与实践美学的关系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批判"人类高于动物"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3.
审美教育现代性初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育现代性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人精神补缺的需要。它在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心理疾患疗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曾繁仁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如何将这一任务落实到研究生教育工作之中,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跨世纪发展呢?我们应根据江泽民同志《报告》的精神,在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25.
从1980年开始,30多年来,乐黛云教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关于当代人文学科地位与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社科地位失落状况亟待改观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属大科 学的范围,分别反映了人类对社会与自然 的认识与判断。历史上文理常常是相通 的,许多大学者常常是先攻理科后又弃理 从文。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就可分为 两段,前半段专攻自然科学,提出了著名 的“星云说”。后来认为对人的精神世界的 探讨更为重要,又转向哲学研究,而且写 出著名的“三大批判”,取得在加辉煌的成就。我国著名学者鲁迅、郭沫若早年都是负笈东瀛,学习医学,后来又都认为对国人的精神疾患的疗救更胜过对身体疾患的疗救,从而弃医从文,均成为一代文豪…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对传统主客、身心二分思维模式的突破,所以对鲍姆嘉滕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美育是"感性教育"的思想给予了新的阐发。这些论述为美学与美育开辟了新的领域,揭示了审美与美育经验与知识共存的内在特性、"理性类思维"概念直抵审美与美育的深层生命根基的价值意义,对于当代"身体美学"与"结合美学"的兴起起到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28.
文艺美学是新时期以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产生的。其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发展建设时期;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为文艺美学进一步深入发展和进入国家体制内建设时期。文艺美学的学术内涵在学科界定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上是艺术的审美经验;在研究资源上包括中西马以及现代的理论资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各个艺术门类的成果以及当代大众文化资源等;其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改造了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其理论贡献是进一步推动了理论战线的综合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的现代理论转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为我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文艺美学在当代遇到诸多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众文化的勃兴使艺术与非艺术以及美与非美界限模糊,民族文化的振兴要求文艺美学更快地走向世界,理论上则是艺术终结与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等都对文艺美学的存在及其内涵提出责疑。而对其应对则是立足于理论、学科与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古代道家与西方古代基督教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需要借助中国古代道家和西方古代基督教化,通过比较对其深入阐释。它们两都是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审美观,都是一种超越之美与内在之美,又都贯穿着终极关怀精神和悲剧色彩。这些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仍需结合新的时代给予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30.
<正>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作为科学发展观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中央对于我国所处建设发展时代的新概括,也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新总结。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学校承担着思想文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应该成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主阵地。因此,首先要把学习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摆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