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课堂教学是实践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现代教学设计应该基于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以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等作为教学设计的落脚点,用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从低效走向有效。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个人觉得,下列几个方面需要认真思考和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52.
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精通教学业务、具有高超管理艺术的校长,不仅可以管理好一所学校,而且可以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可以不断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我理想中的好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现实中许多校长忙于行政事务和社交活动“,烟酒味浓”“书卷气淡”,忽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其实,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重心在课堂、在教研。仅靠管理只能管住人管不住心,甚至管住了心也无法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唯有引领,才能让教师理解教学、研究教学、爱上教学,才能让教师知道课堂如何上才…  相似文献   
53.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开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为了让一线教师了解观课议课的内涵,提高课堂研究能力,本文着重就观课议课的含义、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要求等方面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4.
朱郁华 《今日教育》2007,(6S):52-53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基于波斯纳的这个观点和众多教育专家的见解.许多一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后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反思方法.教师往往就事论事.导致反思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度.反思效果大打折扣。怎样使教后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度.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实在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55.
校本教研是通过对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对课堂进行不断深入观察的同时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介绍了“两个阶段五个环节”活动模式的一些要求、特点、目标及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56.
一、我校是怎样开展课例研究的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建构了“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实践研究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下面,我以一次主题为“课堂追问有效性”的课例研究为例,谈谈我校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57.
教师研究的实质是“关于教学改进的思考与行动”,是“朴素的改进工作与解决问题的探索”。教师研究的基本要求“指向问题、改进实践、教研相融、注重过程”。教师研究追求的是“教与研的相融”。  相似文献   
58.
概念是对事物的结构、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的事物与规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主要是掌握概念和由概念组成的系统。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关键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下面,我以《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为课例,来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9.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基于波斯纳的这个观点和众多教育专家的见解,许多一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后反思,以期改善自  相似文献   
60.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研究而获得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创造性成果。其基本表现形式为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教育科研成果如何对接一线教师需求,跨过"最后一公里",使其在实践层面上产生效用?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