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注重知识的片面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的综合培养,也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何既迅速又准确地解决问题便成为数学学习的首要问题,如何培养完善学生的解题思维也就成为教师必须致力探究的课题.对于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波利亚提出了“四阶段论”,即: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这四个阶段的思维过程实质可以用“理解、转换、实施、反思”予以概括.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应以习题改造、整合为切入点,致力提升习题的研究成分,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使…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三章专题讲述“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是首次在高校思政课教材中单独设立国家安全章。强调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辩证统一,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特色。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本章应着重讲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与核心要义,讲清楚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逻辑及其对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方法论意义,讲清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是否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现状进行概述和评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四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增量,承担着帮助学生确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教育功能,承载着引导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的育人使命。高质量建设“四史”课程,需要在学理上阐释课程的基本定位、内容边界、建设理念三个基本问题。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大逻辑中把握“四史”课程的整体定位,在课程内容的主题进阶中把握“四史”课程的个性化定位;要准确厘清“四史”课程同思政课必修课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同传统史学类课程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内部的内容边界;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系统协同的内涵式建设理念和“大思政课善用之”的开放性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