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李树良 《辽宁教育》2002,(10):55-56
随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数学教材的使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从教育理论界和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来,国外的种种教学思想也纷纷引入。教师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错综复杂的教学信息难免无所适从。要学的知识那么多,可能比有的教师在前几年、前十几年教学生涯中要学的总和还多;而有些知识不是那么容易学会、有些理论和做法互相并不一致,正误、优劣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教师的困惑不能说不大。那么,如何认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去正确处理,从…  相似文献   
32.
李树良 《辽宁教育》2004,(2):123-125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12册第2单元第1教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以及它的用途.……  相似文献   
33.
李树良 《辽宁教育》2003,(12):49-50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历经了五十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积累,终于在二十世纪末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教师不仅要筛选自己原有的教学理念、策略,保持优秀的传统,改变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积淀下来的积习,而且要对这场变革的背景、含义、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成为一个全新的、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学教学工作者。笔者把自己对《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学习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对数学课程作了一些思考,今把它记录下来,以供同行参考,也就教于同行。一、案例《多位数…  相似文献   
34.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农民分成两组,分别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两组农民耐用品消费情况,并检验消费观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同时比较新农保首批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差异,研究表明:参加新型社会保障能有效促进农民耐用品消费,新农保制度的促进作用大于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高于非试点区域;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行为,而且可以通过转变消费观念间接影响农民耐用品消费。应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35.
李树良 《大观周刊》2011,(42):159-159
一、打好基础,着力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 如何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整理知识,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呢?①利用课本目录,大事年表,熟记历史分期和篇、章、节要目,把握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②围绕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组织知识、展开论证,突破重点难点。如围绕中国封建社会史(从战国开始到鸦片战争前)五个发展时期的各自特征,逐一组织史实,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仲秀英老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指出:数学活动本质上是一个运用数学工具、完成某种数学任务为目标的行为活动、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活动集合体。这个概念对数学活动的要素作了全面的概括,也作出了明确的分类,但文章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没有展开演绎。  相似文献   
37.
活动内容   在三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的认识》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和度量,从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尺,和所需的单位长度——厘米.借此要求学生制作比较稚嫩的度量工具——学生自制尺.……  相似文献   
38.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特别是还在执教旧教材的教师的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呢?笔者结合浙江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十一册中的教学内容谈谈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39.
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对教学进程的把握、课堂结构的确定、学生学习的方式及学生获得发展的可能发生着不同的影响。重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研讨不同呈现方式对学生和教学的影响,对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教学内容的三种呈现方式(一)块状呈现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浙江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环节如下:1.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已学的有关知识。2.感知阶段:介绍学具。学生动手分其中一件或几件学具,想一想: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交流(说清楚选择的材料、用几分之几表示、为…  相似文献   
40.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教学片断描述. 1.学生做抛硬币实验.并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