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21.
李长红 《新高考》2005,(4):58-59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间往往存在一定的量的关系,由这种量的关系可得出其分子式,进而根据性质推断其结构简式。本文是笔者总结的有机化学中常用的最的关系以及在解题时的一些应用,供各位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22.
<正>据近日新闻,两名糖尿病患者在吃了"糖脂宁胶囊"后死亡。卫生部门发现这个"糖脂宁胶囊"是假药,致死原因是添加了西药成分格列本脲。假药里最高每粒添加了12.3毫克的格列本脲,一粒的量就接近了糖尿病人每天建议服用的最大量(15毫克)。  相似文献   
23.
倾听 激励 耐心 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的精髓,更是我们为师者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爱有哪些方式,又有何作用呢?爱,就是倾听、呵护孩子上小学了,可有一段时间总迟到。老师找其母亲谈话。母亲回家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的时候,她对儿子说:“孩子,告诉我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说:“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儿子去河边看日出。母亲很感慨:“真是太美了,儿子,你…  相似文献   
24.
最近,笔者有幸到省内几所名校学习,在参观学校的校史陈列室、济览校史和纪念画册时,不难发现一个个名校友或军政要员、或社会贤达、或商贾巨人、或院士博士等跃然纸上,他们的成才史、成名史、奋斗史等历历在目,但当我想从其中寻找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种粮大户、养殖能手等“小人物”时,却难觅其踪,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陶行知说:“我们对儿童有两  相似文献   
25.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有权决定学生成功,还是失败:赋予学生权利,还是剥夺学生权益: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赏识学生,还是惩罚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给予学生自由,还是桎梏学生手脚。这种“霸权”若不加以控制,就很危险,极易给学生造成伤害,产生很多负面效应,甚至酿成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26.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1]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有权决定学生成功,还是失败;赋予学生权利,还是剥夺学生权益;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赏识学生,还是惩罚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  相似文献   
27.
实习教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实习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必须遵循实习教学规律,这主要体现在组织准备、授课、操作示范、练习辅导和考核五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8.
29.
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改革及人文关怀口号呼声很高。但在很多学校,管理模式还是较严格的科层管理体系,管理中的极权控制和刚性手段仍是“涛声依旧”,人性化管理就是“春风不度玉门关”。频繁的检查、考核、调研和评比使教师疲于应付;严格的坐班考勤制度使教师失去了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惟一取向的评价制度消磨了教师改革的锐气和胆略;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渗入太多人为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使评价缺乏公正。导致教师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框框、本本”,以攻击性或怠惰的行为对待管理者,导致管理二元对立,人际关系冷漠,工作效率低…  相似文献   
30.
尊重学生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