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作为高等教育基本传统的教授治校,其不仅是尊重学术权力、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途径,更是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的重要体现。实现教授治校,并非形而上学地让教授步入领导岗位,其实质在于确立学者在大学中的立法者地位,通过评议会方式确立政策的合法性,从而与中国高校党委会的决策职能及校长行政工作形成管理上的三权分立,最终达到高校管理的善治境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授治校道路。  相似文献   
42.
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腾飞——1862年《莫里尔法》再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里尔法》的诞生是曲折的 ,其意义是开拓性的。它不仅开拓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走向了自觉发展的新历程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开拓了美国的强国之路 ,是高等教育与经济腾飞互动发展的历史典范 ,与英国及我国同期的教育发展相比 ,更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43.
中国的高考改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脱离国情的改革则往往事与愿违。分析国外的可比较模式,高考的改革应当把握客观性与灵活性、“瞻前顾后”、国情与国际化等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统考与联考相结合的复合式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44.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985工程"的有力实施,无疑表达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决心。然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教育是一项智慧事业,创办大学不仅需要大师、大楼,更需要大智慧。人们往往喜欢从大楼、大师这些硬件条件来比差距、找目标。事实上,这些有形的硬件资源,大多可以用金钱来交换。但有形的资源却未必能自动产生无形的智慧。今天的大学,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更是知识的创新,是  相似文献   
45.
教育市场化的话语误区与教育市场学的学术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先导的市场化思潮,经受了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责难而陷入困境,教育的市场浪潮却在世界各国愈演愈烈。这种认识与实践的鲜明反差,需要人们对于教育市场化的命题本身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澄清认识的话语误区,从而为教育市场学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46.
"卡尔斯巴德决议"是近代欧洲专制政府模式下的一种"大学法",是特殊历史时期政府干预大学的一种极端发展模式,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宣告破产。反思"卡尔斯巴德决议"的影响,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7.
在学校教育改革的热潮下,人们对学校基本功能的认识也逐渐眼花缭乱,学校教育的改革也就成为一些人追求成绩或政绩的工具。作为社会分工的结果,学校的基本功能就在于人类文明的传播、知识的传授,这也是其他派生功能发生、发展的依存基础。重新思考学校的基本功能,是确定学校工作目标、提高学校效能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8.
制度分析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无疑应该加强其制度建设。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了强大的反差,所引起的问题更令人关注。放眼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尝试对制度有全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建设,是我们政策分析的基础,也是制度建设的起点。作为建设性反思,本文提出了开发家庭及生源地贷款制度、完善学生减免制度、强化银行责任制度、建立国家担保制度四点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9.
美国高校在新生录取时,必须为少数民族学生留出一定的"配额".这项根据"平权措施"所执行的录取倾斜政策,虽是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一项重大努力,在实践中却一直受到各不同利益团体的争议.确定高校招生政策倾向的标准,必须参照现实补偿性、司法可诉性以及公开透明性三项准则.  相似文献   
50.
教育产权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不过由于这一概念自身比较模糊,学界对其认识分歧较大.这种状况反映出人们对产权概念的理解有点错位,在研究教育产权中已形成误会.其实,研究教育产权所要真正揭示的,乃是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管理"缺位"问题,即如何确立合法的"守护者"及其代理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