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群众体育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顺利推进广西新农村建设,广西自治区、政府于2006-2007年在南宁市下辖部分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为研究试点过程中乡镇群众体育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田野作业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以乡镇群众体育管理元素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各级体育局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得出,广西新农村建设试点后,乡镇群众体育管理机构设置变化不明显,但办事效率有提高迹象;体育活动指导文件有所增多,但落实到具体实践上还有待加强;经费来源渠道不少,但分散到各乡镇后经费数量却极为有限;在乡镇体育场(馆)规划建设上有的提高,落实到实处还需加以时日;新农村建设对广西乡镇群众体育健身俱乐部与协会的发展有推进作用;委托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后,对于乡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质量、指导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等.  相似文献   
12.
啦啦队运动相关概念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啦啦队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各种啦啦队的相关代名词相继涌现,本文对啦啦队、啦啦操、啦啦队运动等不同语义加以解释,对其内涵作以崭新的剖析,并根据啦啦队运动的特点与功能分为表演啦啦队运动、竞技啦啦队运动和观众啦啦队运动。  相似文献   
13.
NBA这一世界篮球文化的精品,在主场文化上为CBA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对NBA和CBA在队名、主场球队所在城市人口数量、主场容纳观众数量、广告、激励机制、球场间歇表演等较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对于CBA主场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采用文献调研、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社会行为理论出发,对广西南丹黑泥屯的“演武活动”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演武活动的形成是基于黑泥屯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央王朝羁縻土司制度下的镇戍、平定叛乱、土司之间的仇杀、东征北伐及抵抗交趾安南等战事活动;土地领主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演武活动的形成体现了黑泥屯土司的政治策略和土民的生存艺术,符合工具理性的人类社会行为。而在发展过程中,地方性知识背景赋魅和丰富了演武活动的内涵,使之逐渐形成了“作为集体记忆的传统行为”。对丰富和充实“体育的多元起源”理论体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田野调查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梳理女儿城民俗体育开发脉络,发现:女儿城的筑巢与引凤、传统的移植与重塑均是在民俗旅游经济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和文化产业政府组织与政策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助推下完成;政府、开发商之于经济收益的诉求、从业者之于文化提升经济能力与自信心的诉求和旅游者之于文化凝视的诉求共同促成传统的再造,其核心是浓郁的利益驱动。由此推导出"民俗体育旅游的实质是基于经济利益驱动下传统再造"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6.
17.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指导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文件精神,采用德尔菲法和有序样本聚类法,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体系的结构为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体系的内容涉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组织领导、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舆论宣传、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而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建立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表。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情况进行定量的评价,有效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的民族传统体育“斗牛斗”运动的变迁历程及传承基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斗牛斗”运动的发展经历了牛角刀、斗牛武、斗牛斗三个阶段,其中,牛角刀是作为当地土兵的一种有效御敌的武器;斗牛武则是中原文化与当地武术结合下的一种训练士兵的方法;斗牛斗是当地在“改土归流”过程中由“斗牛武”衍生出来的一项传递情感的民俗活动.“斗牛斗”运动传承的主要载体为“演武节”.崇武尚勇的民风和壮族牛崇拜是“斗牛斗”运动传承的两大文化核心支柱.  相似文献   
19.
拉鼓(苗语"希牛")是苗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活动。它是以拉鼓、芦笙踩堂、斗马等传统竞技为核心内容,融传统体育、宗教、服饰、歌舞、文学、饮食、经济等文化为一体,通过竞技、仪式、表演、交流等符号活动模式达到一种综合效应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历史悠久,产生于广大苗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之中,承载着苗族人民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与聪明才智。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拉鼓与其他许多民俗体育文化形式一样,在不同程度上被边缘化了,文化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融水苗族拉鼓节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把生命转换视为一种仪式过程,台籍人士在迁入大陆社会后,一般会经历类似于仪式过程的不同阈限阶段。田野调查发现:台籍教练在经历地域过渡的阈限挣扎后,会在工具性关系之外寻求趣缘关系以实现境况改变,选择参与棒垒球趣缘群体,对他们来说具有融入血液的情感寄托与集体记忆。在经历打球这样的阈限阶段,台籍教练与大陆社会出现一种情感的交融,而回到日常生活时,又将获得与先前日常生活不一样的体验,即完成一次打球的仪式过程。长期的打球-日常实践,实现了仪式的嵌套循环,并在结构转换中逐渐去边缘化。基于台籍教练棒垒球参与的仪式嵌套循环以及他们地域过渡仪式的双重嵌套现象,进一步提出,趣缘群体交流中所内含的仪式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陆台籍人士融入大陆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